北京人艺经典剧目《李白》将于10月26日再次在首都剧场上演。《李白》由郭启宏编剧,苏民、唐烨导演,首演于年,至今已走过30年。该剧自公演以来,广受观众和戏剧评论家的赞誉,由濮存昕所饰演的李白,也成为中国话剧舞台上的经典形象之一。
《李白》是郭启宏先生的“文人三部曲”之一,剧本将古典诗文、历史典故融于人物对白和情节叙事之中,文辞典雅,含蕴无穷。曹禺先生曾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称赞《李白》剧本的成功。
厚重古雅的历史剧需要慢慢品味。大戏开演之前,让我们跟随藏在剧本中的历史典故,一起回到开元天宝年间,走进李白生活过的诗国盛唐……
“千金买壁”:李白与宗氏的梁园之恋
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
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
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这是天宝十二年,李白以妻子宗氏的口吻写下的一首代言体诗《自代内赠》,倾诉婚后二人聚少离多的无尽相思。
李白一生先后有过四位夫人。
第一任妻子许氏,是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育有一子伯禽,一女平阳。婚后十一年,许氏去世。
此后,李白先后在山东娶了刘氏、某氏两位妇人,都未到白头。
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泛舟黄河东下,在洛阳遇到杜甫,相偕漫游,后又遇高适,三人来到宋州(今商丘)梁园,李白写下著名的《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这首歌行借咏梁园古迹,追怀商丘历史上的名人故事,抒发诗人欲济苍生的豪情壮志。相传,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见之歆慕不已,以千金买下了题诗的粉壁,由此与李白结缘。
“千金买壁”终究是民间掌故,但从留存的诗文看来,李白与第四任妻子——宗楚客的孙女宗氏的确是情投意合的一对眷侣。剧中,李白因永王李璘案下狱,发配夜郎时,宗氏多次施救,历史上也确有其事。不过与剧中宗夫人“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浪漫壮举不同,历史上的李白与宗氏,却在李白下狱流放后天各一方,终生没有再见面。
《永王东巡歌》第九首的“公案”
唐肃宗至德二年(),李白随永王李璘东下,于军中作《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以诗人的热情赞颂永王军队的雄壮,抒发自己终为大用的欣喜之情和报国之志: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其二)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其十一)
其中的第九首,因将永王比作秦皇汉武、太宗皇帝,历来有人认为是伪作: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郭启宏先生在《话剧李白琐记》中提到,他在剧本构思过程中,大量吸纳了郭沫若先生《李白与杜甫》一书的研究成果。郭沫若先生认为,《永王东巡歌》第九首把永王比作唐太宗,甚至认为他的功绩超过了秦皇汉武,比拟不伦不类,和其他十首的风格也不协调,应是“永王幕府中人所增益”。创作《李白》时,郭启宏先生借鉴了这条“推论”,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文学想象,把第九首作为李白从谋逆案的重要“证据”来处理,由此锻造出一条戏剧链。
李白与酒的故事
《李白》第五场,月色之下,长江之滨,爱戴李白的百姓误以为诗人已死,自发在江边祭酒。偌大酒坛,盛的正是唐代名酒——相传李白所钟情的“玉浮梁”。
所谓“玉浮梁”,就是未经过滤的米酒,类似今天的稠酒,因其“色白如玉,有浮沫及渣滓”而得名。宋人陶穀《清异录酒浆门》载:
旧闻李太白好饮“玉浮梁”,不知其果何物。余得吴婢,使酿酒,因促其功,答曰:“尚未熟,但浮梁耳。”试取一盏至,则浮蛆酒脂也。乃悟太白所饮盖此耳。
从《清异录》所记分析,玉浮梁不仅是精酿而成,也是浮在上层的酒脂精华,需要大量的酒材才能得到少许玉浮梁。
剧中,江畔月下哭祭李白的原是故人——纪叟的遗孀。纪叟何许人也?这是李白与酒的另一段佳话。相传,纪叟是宣城有名的酿酒人。李白一生嗜酒,曾多次游宣城,常喝他酿造的美酒,因此与之相交。纪叟逝后,李白写下《哭宣城善酿纪叟》悼念他: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想象这位酿酒老人在黄泉下,还应施展绝技酿造美酒,情感真挚动人。
“海上钓鳌”的胸襟
第六场中,行至夔州的李白即将踏上去往夜郎的路途,吴筠道人赶来相送。山间月下,挚友相见,吴筠一声“海上钓鳌客”,令二人此地的重逢恍如隔世。
“海上钓鳌客”是开元年间,李白干谒长安时的自称。宋人赵令畤《侯鲭录》卷六载:
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问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
在剧中,编剧郭启宏先生巧妙地将这则轶事嫁接到李白与惠仲明的对话中。永王案后,故人重逢,当年斡旋于永王帐下的幕僚,依旧钻营于官场。而历尽折辱与磨难的诗人,壮志未改,仍有临沧海钓巨鳌,“以天下无仁无义的势利小人为钓饵”的豪情与傲骨。
一代诗仙兮来复归,江天唯见波间月。
话剧《李白》以李白跌宕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再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心灵图景,于舞台之上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朴重而隽永的诗意。
(摄影:李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