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热闹的长安。
李白太过爽朗,太过不羁,文采太过出色,虽胸怀大志,却难以入仕。
每天莺歌燕舞、酒色游宴,纵使“谪仙人”对此喜爱至极,却也有厌烦之时。
对热闹的生活突生反感的李白,经常到各地游玩散心。
一日接到了陌生人汪伦的来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此处译为:“先生不是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不是喜欢饮酒吗?我们这里有很多酒家。”
十里桃花的美景立时浮现眼前,万家酒店的酒香仿佛扑鼻而来。
李白听说过汪伦,知道他是泾县县令,而且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本就喜好游山玩水的李白,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即刻收拾,欣然前往。
李白乘船向泾县出发。沿途满眼绿色,渔民河中捕鱼、妇人岸边洗衣、小儿欢笑玩乐,盛唐之下,一片升平。
即使路途有些遥远,李白没有感到丝毫的不耐,反而静心去欣赏难得一见的平凡美景,心情难得的舒畅。
历经时日,李白终于到了泾县。
汪伦早已在岸边等候,将李白恭迎到家中,美酒佳肴,热情款待,二人谈天说地,好不痛快!
喝到尽兴时,李白问汪伦:“汪兄,你在信中提到的十里桃花在哪里?万家酒店又在何处?”要知道,来时的一路上,李白都在留意寻找,却一点迹象都没看到。
汪伦微微一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此处译为:“桃花嘛,是潭水的名字而已,并没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嘛,是因为店主人姓万而已,并没有很多酒家。”
李白听完一愣,随后两人对着哈哈大笑。
汪伦就是用了这么一个小伎俩,将李白“诓”到了小小的泾县。
李白天性豁达,汪伦热情好客,再加上泾县景色优美,动植丰富,让人流连忘返。
接下来的几天,汪伦陪着李白游遍泾县美景,尝遍泾县美食,二人对酒当歌,好不豪爽!
李白的爽朗,使他很快就和村民们成为朋友,称兄道弟,在汪伦家,比在自己家还要惬意。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终于到了离别的日子。
那天一早,李白收拾好行囊,独自来到码头。当李白踏上小舟,船家摇橹前行时。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动听的歌声。
原来是汪伦带着村民们来给李白送行。他们沿河走起,唱着当地民歌。岸上的汪伦保持着作揖的姿势,微笑地与他告别,二人在悠扬的歌声中互道珍重。
李白胸口溢满感动,当下成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赠汪伦》如此地脍炙人口,到今天仍是一首经典佳作。
《唐诗笺注》中道出此诗的精妙:相别之地,相别之情,读之觉娓娓兼至,而语出天成,不假炉炼,非太白仙才不能。“将”字、“忽”字,有神有致。
有人说汪伦是不折不扣的古代“追星族”,其实李白也是在羡慕汪伦,在心里“追逐”汪伦。
都以为当时大红大紫的李太白,何其风光,却不知其实他心中也有宏图大志,却不得发挥。靠游山玩水豁达心情,靠作诗抒发情感。
他何尝不想过汪伦那种平淡和谐的生活,但是他的才华、他的抱负却注定只能走不平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