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明朝有人PK李清照,全篇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www.xxzywj.com/npxqb/npxkx/1685.html

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那段叠字句,实在精彩,于是后人想着超越它。

左:李清照《声声慢》

晚明徐士俊有首《何满子》是这样的:

处处花花草草,纷纷燕燕莺莺。个个飘飘洒洒,寻寻觅觅春春。独独卿卿恨恨,呜呜咽咽声声。

很明显,这是在挑战《声声慢》:

《声声慢》只用在开头,3句、14字、7组叠字;《何满子》则全篇使用,6句、36字、18组全是叠字!

而从“寻寻觅觅”、“呜呜咽咽声声”里可以看出《声声慢》的影响。

如果单从叠字数量上看,徐士俊肯定是“完胜”李清照的,但读过之后,第一感觉就是太刻意,太造作了,有种为叠字而叠字的感觉。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处处花花草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翻三层,层层深入。

先是动作:“寻寻觅觅”。

一个弱女子于“最难将息”的“乍暖还寒时候”,在风中凌乱——她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但又没有明确的目标——内心的空落让她做出这无意识的动作。怎么看出是无意识的动作呢?诗人不是在“寻觅”,而是在“寻寻觅觅”。“寻觅”就是“寻找”,“寻寻觅觅”就是“找来找去”。

再是结果:“冷冷清清”。

既然寻觅者对寻觅什么都一无所知,那么寻觅的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想找点东西来填补自己空落的内心,结果却是“冷冷清清”、一无所有。“冷冷清清”比“冷清”“冷清”得多。

李清照故居

最后是对心灵的冲击:“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而寻觅不得,于是空落的内心就被伤心往事所占据,万般悲戚同时涌来,焉得不凄,不惨,不戚?

所以三句写的是一个动作引发的表层影响和深层影响,采用的是层进式的写法。

而《何满子》全篇运用对比。

它写了一个处处“花花草草”“燕燕莺莺”的春日,自然界万物都“飘飘洒洒”,而独独“卿卿”在痛苦中哭泣。

全词以乐景衬哀情,倒是很有章法的。但是同《声声慢》的开头比较起来,却失之于肤浅,失之于表面化。

“处处燕燕莺莺”

首先,视角的选择就决定了《何满子》难以深切动人,和叠字的运用无关。

《声声慢》是第一人称视角,诗人即抒情主人公,这样易于表达内心的感受。《何满子》则是采用了第三人称旁观者视角,他只能听到“卿卿”的呜咽之声,却无法进入其人的内心世界。

其次,正是叠字的运用,为《何满子》的诗意表达人为地设置了障碍。

周济评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认为它是“非偶然拈得”,而是“锻炼而来”的,也就是就这14个字,表面上风轻云淡,似是顺手拈来,其实是依照内心感受细心选择、惨淡经营的结果,妙在斧凿之而不露斧凿之痕。

李清照像

而悦华思来,《何满子》应是“手法先行”的,即诗人先有以“叠字”入词之想法,然后再谋划全篇,“PK”之心已起,便先落了下乘。

再者,且不说“寻寻觅觅春春”中的“春春”的硬凑之嫌,叠字的使用使诗人在意象的选择上先被桎梏住了。

因为除了“花花草草”、“燕燕莺莺”这样滥熟的意象而外,想用叠字创造几个新意象就很难了。意象一旦平常,全诗焉能出彩?

总之,无论从情感表达、意象选择还是字词锤炼上,后人写的《何满子》不及李易安的《声声慢》太远。

虽然《何满子》全篇叠字入词,可能在当时的诗人圈子里轰动一时,颇为人所注目,但现在,又有谁知道它呢?

李清照纪念堂

一提叠字,还是李清照,还是《声声慢》,还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