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知名文学作品改编的IP电影,大多会产生两极分化的评论。原著粉们大多看不上电影,觉得丢了很多重要元素,达不到他们的心理预期,甚至有一种青春被人辜负了的撕裂感。但他们依然会去奉献票房。相应地,参演这些电影的主角的粉丝们则会不约而同地叫好,他们大多没看过原著,打高分的原因也很简单粗暴:剧情没有明显的漏洞,有笑点有泪点,主角长得帅且演技达到预期,爆米花指数达标了,高分自然也就可以给了。上高中那阵子,身边的同学都在忙着追《盗墓笔记》,《鬼吹灯》,《诛仙》,那时候我对这些书并不感兴趣(当然现在也过了感兴趣的年纪),因而也少了在课间争相讨论互相借阅的记忆,唯一一本我跟别人一起分享的书还是《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当年尚且年幼的我被嫪毐以神器转动车轮的情节震撼了好几天。那时候我更热衷看体育杂志,以及一些文学类的书。图书馆里为数不多的村上春树的作品被我借了个遍,《海边的卡夫卡》和《挪威的森林》则替我打开了另一扇文学世界的大门。村上春树的小说随性又充满意象化,改编的电影总让人觉得差了点火候。最火热的《挪威的森林》在万众期待之中果不其然没有达到期待的水平,反响惨淡。但也有小众一点的作品改编成优秀电影的,比如根据《萤》里的一个短篇《烧仓房》拍的韩国电影《燃烧》,再比如从《东京奇谭集》里的《哈纳莱伊湾》延伸出的同名电影,都能让观众体会到村上春树式的不羁和哀伤。小说和电影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除开追星的因素,个人阅读及观影的私人性又决定了每个观众特定的预期度和代入感。因而,改编的电影是否不如或者超越原著,这本身就比较难界定。上文提到的三部畅销小说,都曾经或正在被改编成电影,《盗墓笔记》同名电影是公认的差,《鬼吹灯》改编的《寻龙诀》一度让人眼前一亮,而最近上映的《诛仙》则呈现出明显的两极评分。刚上映时在豆瓣还有6.7分,到了今天只剩下了5.3分。我没看过书,因而谈不上情怀,看电影的原因无非是女朋友疯狂迷上了肖战,而我的作用,用粉丝们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贡献票房的」。记得夏天伊始的时候,她还在粉李现,那时候她拿着我的手机在各个社交平台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