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乱世悲歌中的孤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www.xxzywj.com/npxxx/npxtj/780.html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一些杰出的女性,纵使时代如何变迁,历史如何尘封,她们人性的光辉总是那样夺目。

李清照,一位才情横溢、华彩照人的宋代女子。她的人生犹如一部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长篇大剧,将才子佳人的聪慧与多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母亲王氏的悉心栽培。王氏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满腹诗书,贤良淑德。在她的熏陶下,李清照很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情和敏锐的洞察力。她的少女时代是那样的恬静而多彩,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技压群芳。

少女时期,作品主要表现出她的天真烂漫和无忧无虑,以《如梦令》为例: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花落船低,

惊起一滩鸥鹭。”

然而,命运并非始终如人意。李清照十八岁时,与年长八岁的赵明诚结婚。赵明诚也是一位金石学家和收藏家,他对妻子李清照的才情非常钦佩。夫妻二人在琴瑟和鸣的生活中,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和研究,生活虽然朴素但充满了幸福和甜蜜。

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词作开始表现出对爱情的热烈和深沉,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以花自喻,表达了对赵明诚的深深爱意。

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金兵入侵中原,山河破碎,社会动荡不安。李清照的生活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她与赵明诚被迫分离,独自在乱世中颠沛流离。这段时间,李清照的词作充满了悲情和忧思,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和对故土的眷恋。

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词作充满了对离别的哀伤和对家国的忧虑。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

“昨夜雨疏风骤,

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哀愁。

幸运的是,李清照并没有被困境打倒。在历经磨难后,她重回故土,与赵明诚团聚。然而,不久之后,赵明诚病逝,这对李清照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巨大的痛苦中,李清照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毅力,编辑完成了《金石录》,为保存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清照的后半生,虽然孤独凄凉,但她依然笔耕不辍。她以细腻的情感和悲天悯人的胸怀,创作出一首又一首感人肺腑的词作。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她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是对家国天下的深深关切。她在诗词领域的卓越成就,为后世树立了无法企及的丰碑。

终于,李清照在悲欣交集中走完了她的一生。她在临终前留下了最后一首诗《乌夜啼》,诗中写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以项羽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无限挚爱和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一生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充满了曲折、磨难和光辉。她用自己多情而又坚毅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才华横溢、什么是深情厚意。她的词作如明珠般熠熠生辉,她的故事如长卷般感人至深。她不仅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女神——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诗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在南宋大变乱中,李清照和丈夫南渡,历经奔波之苦,丈夫的逝世更让她尝尽了人间的孤独和痛苦。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将她的这种经历和感受深刻地表现出来,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她的孤独和悲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字是李清照孤独悲伤心情的集中体现。她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声声慢”的词牌,通过重叠的叠词,表达出她的无尽哀愁和凄凉。这些叠词如同一首悲凉的交响乐,重复回荡在读者的耳畔,让人们感受到李清照深深的悲伤和无助。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里的“乍暖还寒”是对她当时心情和处境的准确描绘。她的生活经历了大起大落,让她无法适应也无法安定。这种“乍暖还寒”的感觉就像是在春天的天气里,暖和了一会儿又突然变得寒冷,让人无法捉摸也无法掌控。这句话也表达出李清照对人生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悲哀。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句诗中的“三杯两盏淡酒”并非真的是指酒,而是借代了生活中的苦涩和磨难。“晚来风急”则是对生活困境的象征。而“雁过也”则是比喻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这里的雁是旧时相识,更加反衬出她的孤独和悲伤。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句诗中,“黄花堆积”是花已经凋谢的景象,象征着她的青春已经逝去。“憔悴损”是她自己因悲伤而身心憔悴的形象描绘。“如今有谁堪摘”则是对自己无人可以依托的悲凉处境的抒发。

最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守着窗儿”是她孤独无助的表现。“独自怎生得黑”则是她独自度过漫长而黑暗的时光的形象描绘。“梧桐更兼细雨”则是将她的悲伤和孤独进一步加深。“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是她对这种无法用“愁”字来概括的复杂情感的形象描绘。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将李清照晚年孤独和悲伤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来。这种深深的痛苦和无助让人们对她的生活经历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理解。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下人们的苦难生活和社会状态。这首词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深刻记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