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 李价格 >> 你所不了解的李白

你所不了解的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的作者——李太白更是家喻户晓,而他在诗中所提到的家乡正是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

李太白,是一个不仅常常出现在中小学生课本中的伟大诗人,而且影视剧中也常常被当作主人公演绎。课本上的李太白,具有较高的文采,仿佛他的诗歌挥一挥衣袖就能作出,不但被誉为“诗仙”,还与杜甫在文坛上并称为“李杜”;影视剧中的李太白,浪漫而随性,具有较强的正义感,对君主敢于反驳,对于爱情,敢于付出。而历史中的李白不仅诗歌写得好,而且剑术一流,李太白在《侠客行》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正是他对自己剑术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李太白每天只饮酒作诗,毫不关心国家大事,然而事实与之相反,他为了国家大事操碎了心。但是由于他的性格并不适合尔虞我诈的官场,再加上朝中奸臣当道,他的才能无用武之地,他只好选择隐退。不仅如此,李太白希望自己能在朝堂上尽自己的一份力,好不容易被皇帝赏识,授予了官职,最后却发现,皇帝看中的并不是他的能力,而只是他的文采。内心寒凉的李太白,肆无忌惮地嘲笑权力中心的的等级秩序,每日饮酒作乐,吟诗作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诗中写道:“白诗也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称李白诗作清新、俊逸、飘纵不同一般,诗坛中无人可与匹敌。杜甫在自己的诗篇中多次写到李白,试图以诗文的形式与李白对话,杜甫羡慕李白生活在开元盛世,可以得到皇帝的赏识。可他又何曾想过,身处开元盛世的李太白,本身也壮志未酬,遗憾地离开了所谓的“庙堂”,去往江湖行侠仗义。

李太白的死因十分符合他本人浪漫的性格,船到江中,李太白醉酒,望见水中月影,试图捞起,坠江溺亡。这样的结局虽然让人叹息,但是也是最令人能够接受的结局。李太白,一代才子,一生跌宕跌宕,终陨落。许许多多的文人纷纷作诗悼念这颗文坛上的巨星,哀痛万分。

作为李太白的家乡人,我也清楚地知道目前江油市的李白故里的现状:位于江油市昌明河畔,来来往往的车流量也并不比一线城市低,然而,每天真正冲着李白故里而去的人屈指可数。在李白故里来来往往的人几乎都是一些喜爱李太白诗歌的学者,以及部分仰慕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人,当地人仿佛忘记了自己与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是家乡人,乃至距离李白故里三百米的一些居民,从未来过李白故里。

与之相反的是,杜甫位于成都市的杜甫草堂,每天人流量几乎可以达到李白故里三个月的人流量,还有中小学专门组织到杜甫草堂去参观。何其可叹!在中国,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李白,都知道他的那首《静夜思》,唯独遗忘了要去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曾经,而不是仅靠课本上寥寥可数的介绍,以及歪曲事实的影视剧。

“仰天高声叫李白,星边不见白应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