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盛世当说盛唐。因为人最多,人多天下太平社会秩序稳定,所以大家思想开放从而人生追求也就很多,想建功立业的,想鲜衣怒马,逍遥自在的,想一举成名的博个好功名的,想学习方术好讨皇上赏赐的,数不胜数。扯远了,现在来说说主人公李白,为什么在这盛世之中他会如此的豪放,有如此有侠客之气。
第一和当时政治清明,社会发展稳定,大唐大侠之气为之浩然。骑宝马、佩宝刀、痛饮酒、都市杀恶人,这些侠客的行为,无不令人艳羡。当然当时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也真没啥恶人,我想大概那时精神文化需要所以大部分侠客都是杜撰出来了,就想现在写修仙玄幻小说一样。毕竟唐朝尚武,然后法律也管的很严导致一身武艺没地方发泄,杜撰一下也十分贴切。
诚然那时候杜撰的大侠也是符合年轻时代的李白的审美的,也十分贴近生活,少年李白就对侠客十分憧憬。因为家处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家境富裕有个当地的土豪爹,所以在家养了一大群的”侠客“,富二代的生活过的很惬意,每天学着那些侠客舞舞剑,也是过的潇洒自在。
第二李白在拜师学艺的途中认识了赵蕤并成了好友,这位仁兄不得了,在家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寻经立著并且完成了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都说一起玩儿的那一定是志趣相投所以治理天下兴亡做个侠知大者给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第三就是他的剑圣师傅裴旻也是当时的左金吾大将军,号称天下第一剑,在当时他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意思是随手把剑丢的二三十米高,然后让剑自由下落然后能轻松将剑收入剑鞘。这可不是杜撰的而是确有此事,当时天下没有几个是他的对手。因为咱李白小哥写诗写的很好,那时候皇上都主动为杨贵妃求诗。他主动给裴旻写诗,然后裴旻看他样貌俊朗,也有豪情有雄心壮志,任了他这个徒弟。那时候的师徒关系很重要,裴旻把李白当亲传在教导致咱小哥有一身好剑术自认剑术除了裴旻未尝一败。
有了这三点加上李白出蜀中,一路游历上京。“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自己也到了而立之年,本该是有所成就的结果大概是恃才傲物没有读懂官场规则,一直不得志。而且这侠客不是好当的,一分钱能难倒英雄好汉,而且自己想当的是治世纵横的大侠,理想报复无法实现。所以只能寄情在他的诗歌中,曾屡次兴致盎然地描述过侠客种种令人艳羡的壮举。就像,《白马篇》中:“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结客少年行》:“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和前文一样法律严厉,只能寄情于虚幻世界,慢慢的诗名成了他最大的成就,也是为诗名所累。做了一个豪放的诗词游侠,生活在安定的时代,胸有大才却不能融入规则,也是天才的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