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长啥样丝路古道藏真容,史书竟无记载

有一座传说中按照唐太宗李世民形象开凿的石窟,把这位开启中国盛唐时代伟大君王的形象封存,是极度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贞观年间修建规模最大的石窟,可是史书上却没有任何记载…

按理说,贞观年间属于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年代,政通人和,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为什么国泰民安时期建造的大型石窟上不了史书?且大佛的形象酷似唐太宗,既然这样,为何要秘而不宣呢?难道是有什么隐情吗?

为了解开上述疑问,笔者踏上了到陕西彬县寻访大佛寺的旅程。

彬县大佛寺

大佛寺石窟南依清凉山,北傍泾河水,位于彬州城关镇大佛寺村的国道旁,起初叫“应福寺”,北宋仁宗为庆祝养母刘太后的寿辰,改名为“庆寿寺”,因其佛像高大雄伟,从明景泰年间俗称大佛寺并沿用至今。

公元年,李渊父子起兵太原时,甘肃境内也发生了薛举父子领导的农民起义,李渊父子攻下长安后,薛举父子亦率军进攻关中,试图与之争夺天下。李世民出兵迎击,双方在陕西长武县发生了激战。在这里,唐太宗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败仗,四万唐军竟然阵亡过半,成为唐开国诸战中折损最重的战役。薛举将战败的两万多唐军尸体聚在一起,垒筑成了“京官”,炫耀成功。李世民在奋力突围之后,才得以率领残部撤回了长安。

几个月后,准备乘胜东进的薛举,突然病逝,其子薛仁杲阵前接班。李世民重整队伍,避其锋芒,坚守不出,以此消耗薛秦军队。三个月后,薛秦粮草消耗殆尽,士气一路下滑,甚至出现投降唐军的情况,李世民趁机诱敌,一举荡平陇西。

一将功成万骨枯,惨烈的战役十几万将士战死沙场。李世民深感自己杀伐过多,命人在彬县清凉山朝向战场的一面雕刻大佛,建立“应福寺”,以此纪念和哀悼那些战死的英灵。同时也安慰生者,弘扬佛法。

在大佛背光的左下侧,刻着“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铭文,其中的时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第二年,即公元年。

大佛题刻

多孔大小石窟,多尊佛菩萨造像,特别是壮观的大佛窟,雄踞于石窟群中心,大佛位于明镜台内,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主宰人离世后的去向,大佛面对着昔日杀声震天的古战场,抚慰着一个个远去的亡灵。

瞻仰大佛,通体高24米,头高5.2米,手高4.5米,手指高2米,指甲盖半米“一指之大几为腰”,人还不及大佛的一根手指粗壮。抬眼端详,大佛五官丰满,眉目低垂,雍容华贵地盘腿端坐莲台之上,气势磅礴,充溢着伟人气象,被称为“陕西第一大佛”。

彬县大佛

如此佛性和人性结合的雕塑,难道真的只是信仰的表达,会不会还具有人性的传说呢?进一步考察之后得知,周边的百姓传说大佛是按照唐太宗李世民的形象修建的,是李世民的真容像!

从大佛的外形来看,一改此前佛造像阴柔含蓄的秀骨清像,呈现出伟岸阳刚的男儿气概,比例上更趋于写实,与传世的李世民最早画像《步辇图》相比,细长的眉目、稍吊的眼角、高挺的鼻梁、丰腴饱满的面庞、整体散发的精神气质都有几分神似。

从现实需求看,以皇帝形象造像,有助于在百姓中扩大佛教的影响,也有助于建立君王的权威。同时,有了皇帝的形象作为护身符,也可以避免佛像被毁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民间传说似乎有几分可信,大佛形象也透露着不凡的身世,可是大佛寺石窟地处当时唐朝的京畿之地,又位于丝绸之路古道要冲,同时作为贞观时期全国境内修建最大的一所石窟群,为何在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

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唐太宗李世民的登基历程说起。李世民少年英才,鼓励父亲李渊太原起兵,带领部队东征西讨,在唐朝建立中立下赫赫战功,拥有极高的威望。父亲李渊曾许诺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可当天下平定之后,李渊竟食言,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成为了秦王,其皇帝梦也暂时成为了泡影。

兄弟之间的矛盾最终酿成了玄武门之变的悲剧,父亲李渊的优柔寡断不能使几个儿子和谐相处,反而令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兄弟间的兵戎相见。

玄武玄武门之变

史书记载,唐太宗声称自己无野心,不想坐宝座,情急之下被逼无奈才不得已射杀了同胞手足。

事实上,当李世民还不是皇帝时,就以自己的形象开凿了大佛寺石窟,暴露了他的野心。特别是虎牢关凯旋回朝时,他已功高盖主,威望日增,部分军民竟以皇帝之礼迎接他。

彬县大佛

因此,彬州清凉山上酷似他的大佛,明显暴露出他做皇帝的野心。有此心思,玄武门之变就不能说是被动为之了,包括他被封秦王体现出的谦逊恭让也就成了虚伪的表演。

如果是这样的话,天下人崇敬的太宗皇帝就会成为蓄谋篡夺王位的阴谋家,为达目的射杀了骨肉兄弟,这种无情无义的狠毒会使一代英主的形象大打折扣。

正是这样的顾虑,史官也就不能将酷似李世民的大佛载入史册,说成是其原型了。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也就是盗取最精美敦煌遗书的那一位,年曾亲临大佛寺石窟,留下了百年前大佛的容貌,似乎与今天的大佛形象有所不同。

伯希和拍摄大佛

那时的大佛似乎更圆润一些,尤其是两腮饱满的状态,唐风更盛一些。据了解,现在的大佛身上涂有1厘米厚的黄泥,像一件外衣,将石头与外界隔绝,有效阻止了石头表面的风化速度,又能精雕细刻,使大佛更加精美而长久,但神情与最初时难免有出入。

现在窟内的巨型一佛二菩萨的表面都是经过后代重新塑做的,只有大佛背后的头光与背光还仍然保留着开窟时的雕刻内容与造型。在大佛象征神圣的身后光环表面,刻着火焰纹、花卉和卷草纹图案,其中还穿插了众多的飞天伎乐和坐佛形象的浮雕,展现出一派佛国世界里和谐、欢快的气氛。

大佛背光

年,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宿白先生参观了彬县大佛寺之后,赞誉这处石窟群为我们推想大唐长安的佛教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局长赞美大佛寺石窟造像“堪与巴黎圣母院媲美”。

事实上,大佛寺石窟如同一部石刻史书,是我国佛教艺术史上的一盏明灯,是唐宋史、佛学史的真实写照,是现存陕西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现存初唐贞观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至今还在默默诉说着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