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一介儒生是怎么做到古之名将韩白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历史上谈及名将,都会说到赫赫有名的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等等,他们无不是早早就带兵打仗,扬名天下。而李靖的名气却要小很多了,而且第一次领兵打仗时已经年近半百,还差点被唐高祖李渊杀死。

那为何后来唐高祖李渊以及唐太宗李世民都曾说过

《旧唐书》列传

“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指挥打仗不输李世民开拓初唐半壁江山

武德三年(年),李靖在庐江王李瑗多次进剿金州蛮兵叛乱无果后,亲率勇士斩杀了蛮军首领冉肇则,俘虏数千人。

武德四年(年),李靖升任行军总管,兼任赵郡王李孝恭的行军长史主持军务,带领巴蜀军沿着三峡,顺流东进。率先攻入南梁都城江陵,平灭萧铣。

武德四年(年)十一月,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招抚岭南。

武德六年(年)七月,辅公祏乘杜伏威入朝之际,窃据丹阳(今江苏南京),举兵反唐。李靖命先锋官在正面战场牵制,自己率轻骑埋伏在辅公祏增援的必经之地,斩杀辅公祏,平定江东。

贞观四年(年)正月,李靖率骑兵从马邑冒大雪奇袭颉利可汗本部,诱降颉利可汗心腹,带回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走。李靖趁胜追击突厥军队一败再败,退守铁山,企图讲和为自己逃往漠北九姓铁勒处,这时李绩大军也已经赶到。李靖听从李绩建议在双方谈判中突袭阴山,歼敌1万余人,俘虏十余万众,又在颉利可汗准备逃到漠北之际将其捕获,东突厥灭亡。

贞观九年(年),吐谷浑拒绝朝贡并进犯凉州,这时年逾花甲的李靖足疾在家自告奋勇领兵征战。李靖在冷静分析吐谷浑内部不和,指挥侯君集、李道宗越过积石山,分兵夹击吐谷浑。吐谷浑被打的大败,伏允可汗被部下杀死,唐灭吐谷浑,威震西域。

谋定而后动出奇制胜灵活多变

李靖出身关陇世家,良好的家庭熏陶,使他从小就养成遇事冷静思考的习惯。他的《李卫公兵法》开篇就写到“夫将之上务,在于明察而众和,谋深而虑远,审于天时,稽乎人理。”

其一:李靖带兵特别注重“奇正相变”

李靖带兵不只是一味猛打猛冲,他认为,统分作战的将帅只会用正不会用奇,或只会用奇不会用正的,都不是最好的将帅,会“审敌之强弱”后根据敌情,再决定从哪个角度去攻击敌军要害,一举取得胜利。

平叛萧铣的战役中,面对三峡雨季江水大涨,道路不便的情况下,诸将纷纷主张等到水位下降再去出兵。李靖主张兵贵神速,趁敌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到江陵城,敌军必乱,一举剿灭萧铣。果然没有准备的萧铣连丢两座重镇,被困在了江陵城。随后,李靖用缴获来到大批战船,全部散弃江中,顺流漂下。制造已经攻下江陵城的假象,李靖所用的疑兵之计极大拖延了南梁援军的速度,久困江陵城内的萧铣绝望的举城投降。

在平定辅公祏的战役中,敌军大将冯惠亮率三万水师驻守当涂,陈正道率二万步骑驻守青林,然后铁索横江,形成犄角之势。将领们都主张避敌锋芒,直接去攻打敌人的老巢丹阳。李靖分析完敌情后,认为正面战场敌人虽然精锐,但是奉命坚城不出,只需要派出一支军队攻城佯败,诱使敌将出城追击,然后再派出精锐部队断掉后路,敌军必败。况且辅公祏驻守的丹阳城会比这里更加坚固,如果久攻不下腹背受敌就麻烦了。

李孝恭赞同李靖的意见。以计行事,果然杀的敌军大败逃走,辅公祏闻信大惊失色,率军准备东撤吴郡,途中遇到李靖带领的轻骑追击,战败被俘。李靖遂平定江东。

其二:李靖带兵特别注重把握敌军心态变化

李靖在把握交战方心态变化的时候,果断出击紧追不放。“这正是用兵的良机,时机不可错过”。

贞观四年,被李靖打的退守铁山的颉利可汗,在穷途末路之下假装与唐和谈,为他逃亡漠北九姓铁勒处赢得时间,这时李世民再任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这让久经沙场的李靖察觉到了,李世民不是真正的想和突厥和谈的意愿,以及颉利可汗的反常表现。于是,在唐使到达突厥大营时,趁夜色率一万精骑兵攻击尚有数万合拢而来的突厥军队。颉利可汗慌忙迎战不敌,向漠北方向逃跑,在碛口被李勣阻拦。颉利被俘押送长安,东突厥灭亡。

贞观九年,吐谷浑进犯凉州,一路烧光野草,使唐军没有马草可喂。诸将认为此时不适合远途追击吐谷浑,李靖力排众议趁吐谷浑内部不和的心态,分兵两路追击,亲率北路军越过积石山,奔袭千里荒漠到达青海西部,追上了吐谷浑主力杀敌数千,缴获牛马无数,俘获吐谷浑王妃。不久,伏允可汗为部下所杀。吐谷浑被灭。

其三:李靖带兵特别注重约束军队纪律

李靖在面对主动开城投降的敌人,号令严肃军士秋毫无犯。攻占后的土地都能极快的安定下来,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

南梁萧铣被李靖包围多日突围无果,救援无望的时候开城投降。手下将领认为应该对萧铣以及他的将士进行抄家,犒劳将士。李靖出面制止道:“王者之师,应保持抚慰人民,讨伐罪恶的节义。”主张军士百姓都是裹挟进来的抵抗的,不是他们的本愿,而且敌人开城投降还要抄没家产,这会让其他敌人都坚死不降的。李靖的做法让准备抵抗的十几万援军大受触动,加上国君被俘,纷纷放下兵器投降。

武德四年,李靖率军翻越南岭,驻守桂州。派人四处招降,李靖在攻灭萧铣不劫掠百姓的做法,深受当地百姓信服,当地势力望风而降。李靖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于是“远近悦服”,社会安定。

李靖著书立说——《大唐卫公李靖兵法》《六军镜》独特的战术创新

能征善战的武将在历史上有不少,真正称得上战术大师又能立一家之言的可是少之又少。为什么李靖能和孙武,孙膑,吴起,岳飞,戚继光等相提并论呢?

熙宁年间,志在整顿北宋军队的宋神宗,诏令枢密院整理前人兵法汇编成册,这便是宋朝以后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收录了《孙子兵法》和《李靖兵法》等七部兵法巨作,史称《武经七书》。除《李靖兵法》外,其余六部都是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著作,弥补唐宋时期的空白,重要性不言而喻。曾参与校定《武经七书》的宋朝武学博士何去非,在军事人物评论集《何博士备论》中盛赞“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靖。”

李靖后半生南征北战的辉煌军旅生涯,为他编著的《六军镜》《玉帐经》《兵家心书》《兵铃新书》《李卫公问对》《卫公兵法》提供了战法实例。可惜仅有和唐太宗讨论军备的《李卫公问对》及《卫公兵法》留存了下来。

《李卫公问对》发展了《孙子兵法》的“以正合,以奇胜”。不在局限于出奇制胜,而是主张统帅不只会出奇兵也要能灵活用正常的思维做决定;李靖在阵法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在诸葛亮的八阵图上创造性推衍出“七军六花阵”“撤军阵”和诸兵种相互配合作战,而且他的六花阵其中五个阵法还能有25种变化,对后来的岳飞和戚继光等名将产生深远影响。

《卫公兵法》的核心思想在于对将领素质的要求,只有特别了解这名将领的才干再委以重任;行军打仗面对不同的对手,要在了解后采用不同策略制敌;李靖特别强调地形对战争胜利的影响,不同地形做出不同的排兵布阵;“让士兵既感到罚的威严,又看到赏的希望。”

难得的是《卫公兵法》不仅保存了李靖的部分军事思想,也“保存了许多唐代军事史料”,被后代兵家所重视,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靖在大唐为何名气要远逊色他的不世功勋呢?

李靖戎马一生,平萧铣、招抚岭南、剿灭辅公祏、灭东突厥、大破吐谷浑,为初唐几乎打下一半的江山,名副其实的破城锤!为何大家提及大唐都是魏征、房谋杜断、秦琼尉迟恭和程咬金等等,李靖的名气要小的多一些呢?

笔者认为,这还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说起,隋末唐初各方势力英雄辈出,“天策上将”李世民的光芒太过耀眼,稳定后的贞观年间文臣的势头自然压过武将。李靖本身的政治智慧又和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不匹配,李渊太原起兵他逃往长安准备告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他保持中立,自然不受君主的喜爱。

李靖在远征吐谷浑的时候,依照军律处罚了延误军机的盐泽道总管高甑生,因此受到嫉恨,在李靖得胜返朝后,诬告李靖谋反。李世民下令严查,最后发现是诬告将高甑生流放。这也让本身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李靖下定了退休的念头,从此“阖门自守,杜绝宾客”。

李靖的提前退休让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中吃了点亏,贞观十七年(年)李世民创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时是按职务高低排榜的,李靖位列第八。排在他前面的有五个文臣,武将中只有李孝恭和尉迟敬德比他高,李孝恭是李渊的侄子,虽然李靖多次主持李孝恭的军务,但名义上依旧是副手;尉迟敬德在征战中常年伴李世民左右,而且玄武门之变中是拥立首功,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

生死哀荣的李靖被唐玄宗列入了“武庙十哲”,也是对这位大唐的第一军神的伟大赞许吧,晚唐后更是被神话。后世王朝对他追封不断,还将画像请入了“太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