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谋反案的两个谜团他为何谋反唐太宗为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玄武门政变让李世民扳倒了哥哥李建成,从而登上了帝位。参与政变的功臣们也因此得到封赏,虽然史书中记载参与者有多个版本,比如《旧唐书.太宗本纪》说“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而《旧唐书.长孙无忌列传》中却记载“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但无论哪个版本,都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可以证明这3人确定是参与了玄武门事件的。

笔者为何要先提玄武门政变参与者呢?因为今天要说的唐朝名将侯君集真正地走到历史前台就是从玄武门政变开始的,他的开挂人生也自此开始。

侯君集画像

平吐谷浑,灭高昌国

侯君集是今陕西旬邑县人,祖父侯植曾任北周平州刺史,也算是官宦之后。他早年进入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四方征战,任秦王府车骑将军,《旧唐书》说他“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渐蒙恩遇,参预谋议”,那时他就是秦王府一个普通幕僚,这个时期他表现平平,史上也未曾记录他有什么具体功绩。但他在李世民公元年继位后,立即被封左卫将军、潞国公,很快又任右卫大将军,公元年他官至兵部尚书,可谓火箭提拔!在任职兵部后,他有了两次出色表现,从而登上了大唐名将榜单,位列凌烟阁功臣第17位。

侯君集影视形象

第一次是公元年,侯君集跟随李靖讨伐吐谷浑,大军行至鄯州,他献计李靖:“大军已至,贼虏尚未走险,宜简精锐,长驱疾进,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此策不行,潜遁必远,山障为阻,讨之实难。”李靖听从了他的建议,以精锐骑兵从吐谷浑背面打了个出其不意,吐谷浑首领伏允大败,掉头逃往青藏高原腹地。李靖兵分两路追击,自己和薛万彻、李大亮从北路,派侯君集、李道宗负责南路。侯君集、李道宗走荒芜之地、爬雪山,行军二千多里,先后在逻真谷、汉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地大破伏允军队,一直追到积玉山,看到河水的源头,才回师与李靖在大非川会合,班师回朝。他也因平吐谷浑有功于公元年官拜陈州刺史、陈国公;年又升官至吏部尚书、光禄大夫。

平吐谷浑之战

第二次是公元年,侯君集任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率军讨伐不听话的高昌王麴文泰,这也是侯君集唯一一次作为统帅领兵出战。大军将至,麴文泰却死了,儿子麴智盛继位。部下有人进言趁麴文泰下葬之日部众聚集之时发动攻击,侯君集却认为这不是仁义之师的做法拒绝了:“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改为攻击高昌所属田地城,田地守军据城坚守,侯君集砍木填充城壕、用推车撞击矮墙、用抛车砸石头,打得高昌军鬼哭狼嚎,有人被砸得稀烂,有人披着毡子阻挡石头,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侯君集攻克田地,俘虏了多人,顺势包围了高昌都城。

高昌王麴文泰本来与西突厥首领欲谷设结盟,约定共同对付唐军,可欲谷设看到唐军势大,抛弃盟友逃走,新王麴智盛穷途末路,就写了封信给侯君集:“有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丧背。智盛袭位未几,不知所以愆阙,冀尚书哀怜。"致书认怂了,侯君集回复说:”若能悔祸,宜束手军门。“麴智盛对投降又犹豫不决,于是侯君集延用攻击田地的方法开始攻城,麴智盛无计可施,只好开门投降。

灭高昌之战

谋反被杀

侯君集灭高昌国后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因此入狱。原来他在灭高昌后,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就将无罪之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宝物据为己有。下属们也有样学样,大肆盗取金银财宝,侯君集自己有把柄在下属手中,也不敢治罪他们。回京后,这事就被人告发,侯君集也因此下狱。《旧唐书》记载:“君集初破高昌,曾未奏请,辄配没无罪人,又私取宝物。将士知之,亦竞来盗窃,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及京师,有司请推其罪,诏下狱。”后来中书侍郎岑文本为他求情,说“功臣大将不可轻加屈辱”,唐太宗也就坡下驴,将其释放。这事本来到此为止,侯君集还是身居高位,没多大影响,但他却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郁郁不得志,逐渐有了反心。

公元年,同为凌烟阁功臣的张亮出任洛州都督,侯君集便去游说他:“你为何被排挤?”张亮回复:“我乃因公务在外做官,算不上被排挤。”侯君集又怂恿说:“我平定高昌,却反而遭皇帝责骂,干脆你我一起造反吧!”张亮转身就将此事报告了唐太宗,太宗却以“两人相证,事未可知”为由,未处罚侯君集,还是待他如故,后来排凌烟阁功臣榜时,也依然将他列入榜单,“寻与诸功臣同画像于凌烟阁”。

这时太子李承乾开始拢络他了。李承乾当时与魏王李泰争夺储位,谋杀李泰未成功,“恐有废立,又知君集怨望,遂与通谋”。他是通过东宫千牛贺兰楚石与侯君集搭上线的,贺兰楚石是侯的上门女婿。李承乾多次召侯君集面谈,请教如何自保,“问以自安之术”,侯君集则劝说李承乾谋反,不想很快事情就败露了,女婿贺兰楚石为求自保,也站出来指证,侯君集再次入狱。唐太宗不想他受到狱吏的折辱,于是亲自审问,说“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故自鞫验耳”;在谋反坐实之后,又想保他,对百官说“往者家国未安,君集实展其力,不忍置之于法。我将乞其性命,公卿其许我乎”,在群臣纷纷进言“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后,不得已将侯君集斩首,处死之前,唐太宗还对侯君集说:“与你永别了,从今往后只能看你的画像了。”并且还为他留下了一妻一子,发配岭南,免其绝后。

侯君集剧照

关于侯君集谋反案的疑惑

1、侯君集到底为什么要谋反?仅仅是因为平高昌后入狱而心怀怨恨吗?

2、唐太宗为什么要对侯君集法外开恩,亲自为其求情?仅仅是因为他在玄武门政变中立了大功吗?

侯君集剧照

笔者试着分析一下。

首先说侯君集谋反的真正原因。侯君集真正发迹是在玄武门政变之后,他成为当时被表彰的5位国公之一,另外4位是齐国公长孙无忌、刑国公房玄龄、吴国公尉迟敬德、蔡国公杜如晦(唐朝爵位分九等,国公排第三等,仅次于郡王),地位不可谓不高。高昌之事被处罚,他是真有错,并非如李靖被告谋反属于诬告,他属于罪有应得,而且他也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就算他“性矫饰,好矜夸”,好面子,也犯不上谋反,谋反在什么时候都是重罪,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事的严重性。再从张亮揭发他谋反和后来真正谋反后唐太宗对他的态度看,唐太宗对他可算是“圣恩甚隆”,他出道即跟随唐太宗,鞍前马后,君臣和谐,为何功成名就后却要背叛呢?而且他放着高官厚禄、歌舞升平的日子不过,非要去走一条成败两说的路到底图啥?

当初(年)尉迟敬德自负功高,在酒席上大放厥词,并打了李道宗一拳,被唐太宗责骂后立即开始夹着尾巴做人。勇武如尉迟,功劳远大过侯君集,尚且能审时度势,侯君集凭什么敢如此托大?《旧唐书》记载他在玄武门政变中的功劳,说他“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新唐书》只以“预诛隐太子尤力”一语带过,就算为避唐太宗讳,史书隐去了某些细节,他的功劳也不过与尉迟同等大小,在帝王时代,哪个臣子不是首先要学会在皇帝面前夹着尾巴做人?性如烈火的尉迟能忍,他为什么不能?

因此高昌事件只是他谋反的诱因,他谋反的真正原因是他有了自己的私心,《旧唐书》记载:“君集以承乾劣弱,意欲乘衅以图之,遂赞承乾阴图不轨,尝举手谓承乾曰:‘此好手,当为用之。’”选主人当选明主、能主,认为李承乾“劣弱”还要怂恿他造反,包藏什么祸心不言自明。唐朝立国就是先扶了一个13岁的娃娃傀儡杨侑,然后李渊再取而代之;而唐太宗也是靠“谋反”上位的(如失败就叫谋反),侯君集有这方面的经验。其实侯君集在灭高昌时野心就展现出来了,他贪污宝物还可说他是见财眼开,他不请示皇帝就擅自将无罪之人发配意味着什么?隋末群雄争霸没过去多少年,侯君集的心也向往之,开始蠢蠢欲动,平高昌时内心已将自己当做一方诸侯了;这才有了他虽未受实质性处罚却郁郁不得志,开始寻找同盟想共谋大事。李承乾的约请正如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看到李承乾“劣弱”,他更是觉得只要造反成功,他把持朝政乃至建立侯氏政权更是大有可为,所以他赶紧动员李承乾造反。只是他太高看自己了,也小看了唐太宗,失败对他来说是必然的。

侯君集剧照

再来说说唐太宗对侯君集的态度。我们先来看另一位和他仕途差不多,同样是唐太宗近臣,同样玄武门政变立功,同样入选凌烟阁的张亮。张亮在政变之前负责联络洛阳士族,被李建成抓住后,被威逼利诱都未检举李世民,功劳之大不下侯君集。他后来被一个素人举报养了五百义子谋反(大概率“莫须有”),唐太宗一句“亮养子五百将何为,正欲反耳”,申诉机会都没给就把他处死了。再看侯君集,张亮告发他,唐太宗置之不理,还待他如故;谋反坐实,又担心他被刀笔吏侮辱亲自审问,还亲自向群臣求情想保他一命。这一对比,说明他在唐太宗的心里地位非同一般。古来帝王对待谋反之事,素来处理决绝,就算唐太宗宅心仁厚,顾念旧情,那张亮、侯君集待遇迥异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侯君集是作为唐太宗托孤之臣来培养的,这份看重是张亮无法比拟的。张亮是瓦岗降将,而侯君集是唐太宗当秦王时招募来的,《旧唐书》说“太宗在藩,引入幕府”,时间应该在公元年之后。虽然史书中侯君集出生年代不详,但推断他进入秦王府时年龄应该正青春,到公元年被处死,年龄应该在40-50岁之间,正当壮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史书上记载公元年侯君集任兵部尚书时李靖曾教他兵法。李靖乃唐初兵法大家,著有《李卫公兵法》、《李靖六军镜》等兵书,他一生只教过两个学生,都是唐太宗要求他教的,另一个学生是李勣。李勣生于公元年,到公元年李治登基之时,他才56岁,他向李勣学习兵法时应该是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众所周知,他是被作为托孤之臣留给李治的,因此侯君集学习兵法的时候应该也正当壮年,他同样是被唐太宗作为后世之臣来重点培养的。

他被培养的证据还有:公元年他任吏部尚书、进位光禄大夫后,才开始读书,《旧唐书》说他“及被任遇,方始读书。典选举,定考课,出为将领,入参朝政,并有时誉”。这很有重点栽培的意思,唐太宗又是让人教授他兵法,任职兵部,又转任吏部,出将入相,如果仅仅是一个老臣,大都是主政一方或侧重某一方面,他这个趋势显然是要成为全能型人才的节奏。而他的两次军功,也颇有重点培养的意思,第一次随李靖出征,一是学习,二来练手;第二次直接当主帅,实际演练。如果仅仅是征讨,派李勣去岂不是更合适?论军事能力,侯君集和李勣不在一个档次,这也说明唐太宗是把他当重点人才来进行培养的。

作为自己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侯君集却谋反了,这让唐太宗心中之痛无以言状。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唐太宗对他是又恨又爱,试想如果我们自己的中意子女,自己又精心培养,却犯下了过错,我们是不是也是恨其不争,但还是极力想办法去挽救?心同此理,唐太宗因此想保全侯君集也就可以理解了。

侯君集剧照

总结

终侯君集一生,凭借唐太宗的赏识厚爱走上了人生巅峰,却因遏制不住自己的私欲而日渐沉沦,终于身首异处。还是那句话“No作NoDie",他的“作”,让他无法学李靖、尉迟敬德的隐忍而善终,最后背上了千古骂名!而战神李靖却因为他的死,而增加了一个新的头衔,成功地成为了一代预言家:在侯君集跟随李靖学习兵法的时候,有一天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说李靖教他兵法只教一半,李靖可能有异心。唐太宗找来李靖责问之时,李靖回答说:“我倒认为侯君集要谋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侯君集想学尽我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啊。”后来李靖有一次看到侯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尚未发觉,他便对人说:“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将谋反!”

搜寻历史的点点滴滴,一起感悟中国五千年历史沉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