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了黑妆的李沁,却演出了年代剧的震撼,原

年,谁是最强年代剧?

随着《我们的日子》,《情满九道湾》还有《人生之路》相继上映,哪一部打动了你?

如果让我来排个号的话,我还是最爱《人生之路》。

这部剧除了故事感人,还有一些其他的隐藏意义更让人深思。

也许容颜会衰老,但是这些女性“魅力”永远不会流失。

最近大火的一部电视剧《人生之路》,不仅拍出了人生中的心酸,还拍出了女性的“魅力”

一个刘巧珍,感动了很多人,

一个付阿婆,让人敬佩又感动。

而无论是刘巧珍(李沁饰)还是付阿婆,他们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而这些也正是女性永不过时的魅力所在。

也许可以描绘他们的词很多,今天我把她浓缩成三个词,看懂这三个词,也就看懂了这部剧里女性魅力的精神内核。

01

“坚强”

这个词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只不过在刘巧珍身上感触的更深。

在刘巧珍的前半生生活中悲情的色彩更浓一些。

她和初恋高加林(陈晓饰)的分手,大概是最让人动情的一幕之一。不管有多么不舍,刘巧珍依然选择了爱就要放手。

真是应了那句话“有多爱,就有多伤心”。

咬着手绢不让自己哭出声音来是坚强,分手就不再打扰也不寻死觅活也是坚强。

这样的刘巧珍,坚强的让人心疼。

没错,我觉得相比高加林,刘巧珍更坚强。不管有多哀伤,刘巧珍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一刻,能够勇敢面对现实的刘巧珍是坚强的。

有句俗话“命运专挑苦命人”,用在刘巧珍身上在合适不过了。

放下执念的刘巧珍和马栓幸福的走在了一起,原以为生活就这样幸福下去了。

谁知生活又给了他们一个“耳光”,女儿莹莹患有先天病。

这个病在当时的西北高原虽不算绝症,但也是疑难杂症了。

如果说这世上什么事情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最大,大概就是莫过于孩子的不健康。

养儿方知父母恩,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一辈子的牵挂和念想。

莹莹就是刘巧珍和马栓的念想,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上了千里求医的路。

就在孩子病情刚有起色,马栓(唐曾饰)和刘巧珍也都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的时候。谁知马栓竟然车祸意外离世了。

就这样本来是两个人一起努力支撑的家,一下子就散了。

这一刻刘巧珍的悲痛、绝望和心酸是可想而知的。

然面对马栓的离去,她不哭不闹不说话,这大概就是悲伤的极致。也是面对生活重大变故,让人心疼的坚强。

所有心疼她的人,都在为她担心,为她一筹莫展。

就在这时一声“巧珍儿”却让她瞬间破防了,放声痛哭……

这是马栓的声音,也是他在这世上留给巧珍最后的念想。

这是属于刘巧珍的坚强,这是关于奋斗的坚强。

然除了刘巧珍,付阿婆面对生死的从容更让人动容。

付阿婆查出了胰腺癌。

医生说对于这种病,只有两种方法,化疗或者手术。但是两种方法都会对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付阿婆从容且冷静。

仅仅几分钟她就做出了最后她选择---她要享受生活,放弃治疗。

她说:她一辈子热爱生活,喜欢漂漂亮亮的,死也要漂漂亮亮的。

这是一种面对生死的从容,得有多大的心理承受力才能如此坦然的接受这一切。

要说付阿婆在剧中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形象真是深入人心。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优雅、看到了眼界、更看到了从容和坚强。

相比刘巧珍,我觉得付阿婆也是这部剧女性形象中很值得品味的一个人。

02

“优雅”

“优雅”是一个女人身上永不过时的最好气质,但是拥有这种气质确实不容易。

我觉的这种气质应该是对生活、对自我要求并践行的一种状态,这种气质更需要自律和自赏。

在这个剧中付阿婆把这种“优雅”演活了。

七八十岁的独居老太太,依然每天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漂亮的衣服。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她依然对自己的形象保持着追求。

她穿旗袍、她喝咖啡、她爱看书,她热爱生享受生活,这是一个女人精致的生活状态。

在八九十年代,付阿婆的这种生活应该是给了刘巧珍不小的冲击吧。

当她看到老太太不仅对生活要求,居然还懂英文,大概这一刻,老太太给她的震撼又多了一些吧。

我觉得优雅,其一是对生活的精致,其二是对生活的的智慧。

所以付阿婆不只教会巧珍喝咖啡,还给了巧珍人生路上的指引。

付阿婆喜欢莹莹是肯定的,她不仅让莹莹看小人书,她还给莹莹讲故事。

最重要的是付阿婆不止一次跟刘巧珍说,要好好培养莹莹,让她多读书。

这是付阿婆给刘巧珍(李沁饰)关于孩子教育的指导。

美美的刘巧珍终于出现了!

这是付阿婆教会她“打扮”一词,也是第一次让巧珍知道自己有多美。不仅如此后边

当然更重要的是,付阿婆还教会了刘巧珍,敢想敢干,勇敢的面对生活。

刘巧珍不仅自己学会了这种坚强和智慧,还把这种智慧传递给了正处在生活低谷的巧玲。

她告诉巧玲,你得自己从这种日子里挣出来,而且你有文化应该比二姐更能自救!

是的,刘巧珍这句话放在如今,依然不过时。面对生活的不如意,除了抱怨,我们更应该学会自救。

03

“底线”

随着莹莹病情的稳定,第二次手术依然要花很多钱。这种情况下刘巧珍决定出去摆摊。虽然知道付阿婆有钱,刘巧珍没有去借,而是选择去自己挣。这是刘巧珍身上的底线。

而付阿婆没有阻止她出去,还让她勇敢的去,自己这边依然是她的“家”。

为此,付阿婆说可以在请一个小保姆给巧珍当员工,巧珍给小保姆当领导,还给他们做了分工。

我想这大概是刘巧珍第一次接触“领导”这个词吧。

就在也谈红火的时候,却迎来了拆迁。而失去马栓,独自抚养莹莹的刘巧珍再次迎来了经济压力。就在前途迷茫的时候,付阿婆又一次给了刘巧珍生活指引。

她告诉巧珍可以去租一个店面,这样就能稳定下来了。

还给刘巧珍讲了关于“梦想”的故事。

自古以来,摆摊的梦想是开小店,开小店的梦想是开大店、开分店。

付阿婆的一番话,不仅给了刘巧珍人生方向的指引,还让巧珍的人生豁达了。

刘巧珍开始着手开店了,但是资金是个难题。不过面对付阿婆投资的想法,刘巧珍直接拒绝

了。

她说,就算我是您的女儿也不能趴在自己妈妈身上吸血啊,用您的钱开店我心里不踏实。

这是刘巧珍做人做事的底线,也是她善良的本性。

这段话看的很有感触,仿佛折射了当今那些啃老族。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底线,刘巧珍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盘下了店面。也正是这种善良和努力,让刘巧珍的面店生意越来越好。

不论是刘巧珍还是付阿婆,在她们的身上我们都看到了努力、坚强和做人做事的底线。而这些也正是他们能够走得远,让人尊重的根本。

最后,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关于刘巧珍和付阿婆的闪光点。

码字不易,如果你也喜欢本文,感谢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