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识字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多媒体课件互相检查认读,互相正音。对于“酷、暑、晨、霞”等笔画多的字,可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定位联想的方式,让学生整体记忆,不做字形分析。其他笔画少的合体字可采用熟字加减的方法识记。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①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酷:加一加,酉+告=酷。凉:A.换一换,“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就是“凉”。B.这个字的偏旁两点水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朝:A.字歌——十日十月。B.这个字是多音字,还能念“cháo”。杨:A.换一换,将“场”字的部首换成“木”就是“杨”。B.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②上下结构的字:“暑、晨、霞”③全包围结构的字:“圆”圆=囗+员,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记住这个字。④上中下结构的字:“寒”⑤独体字:“严、夕”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字减一半(夕)。02写字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把握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①凉:右部“京”注意第一笔点和竖钩的竖直相对。②细: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田”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③夕:撇和横撇的撇基本平行,注意倾斜角度,横撇的横要短,点在撇和横撇的连接点下面。④李:上下等宽。“木”的竖要短,“子”的弯钩要与“木”的竖正对,重心才平稳。⑤语: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竖正对,右部“五”的最后一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⑥香:上半部分要写舒展,包住下边。“禾”的竖要短,“日”要与“禾”的竖正对,重心才平稳。03朗读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正确。结合图片出示难读的词语,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其次,应引导学生读出节奏、韵律。教师示范读,学生模仿着读。最后,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最后,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04运用
本课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对”字前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叫它“对韵歌”运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如,联系生活,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朝霞、夕阳”等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又如,找近义词,让学生说说“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的哪个意思相近,从而理解“和风”是“微风”,是温和的。“细雨”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理解。还可以利用图片,如,出示“莺歌燕舞”的画面,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引导学生积累对韵歌中出现的词语,提醒学生注意“古今、和风细雨、鸟语花香”在对韵歌中是分开的,这里组合成一个词语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