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先生对李白的描写与评价,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李白爱喝酒的形象以及豪迈的气概。
李白一生嗜酒如命,他喜欢喝酒,更喜欢写喝酒的诗。杜甫就曾说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更是生动形象地将李白嗜酒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是出自李白最有名的饮酒诗《月下独酌》。
很多人可能以为《月下独酌》是一首诗,其实《月下独酌》是一组诗,一共有四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自第一首也是最有名的一首。不过要说李白喝酒写的意境最高的一首,小编却觉得是很少人知道的第二首。
《月下独酌》(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白的这第二首《月下独酌》,简直就是爱酒者的宣言。诗人从天地圣贤都爱酒出发,来证明爱酒的正义性,还说喝酒既能通儒家大道,又能合道家自然,简直将喝酒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天上有酒星,地下有酒泉,证明天地也爱酒。天地都爱酒,那么凡人爱酒就不愧天地。诗人开篇就从天地起,让那些想劝他戒酒的人根本没有反驳的余地。
李白不仅自己爱喝酒,也常常劝别人喝酒,他的著名诗篇《将进酒》就是为了劝友人饮酒而作。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的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他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诗篇,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睥阖,力能扛鼎。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李白饮酒后,他的狂放更是到达了极点。据说,公元年,李白酒醉应唐皇召集前去皇宫为杨贵妃作诗。因衣着破烂,唐皇赐李白衣物。李白因醉酒无法更换,便唤高力士为其脱靴。高力士当时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王公大臣巴结的对象。但是李白不仅不对他尊敬,而且还让她为自己脱靴,并且他还让杨贵妃为自己捧砚。由此可见李白究竟有多么的狂傲不羁,敢教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饮酒前,李白是大唐的,饮酒后,大唐是李白的。李白不愧为大唐第一酒仙,真乃酒中写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