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外国人背诗,康震点评,蒙曼说

北京最大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150598.html

中国诗词大会上,有很多选手其实都是第二次、第三次来到舞台上参加比赛,将中华文化中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传承和演绎了出来。而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一期的赛场上,还出现了一个第二次参加的外国人——大卫。这一期中,他背诵了李白的《将进酒》,令我非常震撼。而康震老师还因为点评此诗,被蒙曼打趣一番,还好有董卿这个蕙质兰心的主持人解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不一般的大卫。他是俄罗斯人,是的,就是那个彪悍的连狗熊都怕的一伙人,但不知道是不是中华诗词熏染的缘故,小伙子出来可以说看起来是文质彬彬,完全没有武夫模样。

都知道董卿作为主持人来说,开场白和串词都说得非常出彩,谁知道这外国小伙一出场,一番开场也不并不赖。他用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开场,表达自己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与董卿和各位老师的重逢。因为他在中国诗词大会刚举办第一季的时候,也是在第一季第一期出场,这次又是在第四季第一期登台,不知道是节目组特意安排,还是一种美妙的巧合。

大卫还带来了自己临的书法卷轴,卷轴一打开,就引来全场掌声。他还说了自己的心得,表示练帖会练一辈子。这执着劲儿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我都有些惭愧。董卿也是非常感动,也以杜甫一首还稍有点冷门的诗句——“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赠给了他。

相比于大卫开场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句诗用得就更加到位。因为其实大卫说的那句诗还表达了对大唐由盛而衰的一种感伤,而董卿所用的这首,就更加心情开朗些。

一番寒暄后,董卿给出了大卫的第一道题,是让他从“随、平、星、山、野、安、岸、两、阔”中,拼出一句诗。大卫先是按出了“星随平”三个字,让董卿捏了一把汗——只有“星垂”,哪儿有“星随”啊!还好他又改成了正确的“潮平两岸阔”。

令人惊讶的是,这道题他竟然是打败了百人团中的52名选手。一道题就胜过了半数中国选手!不知道是运气还是这百人团对他有些礼让。不过人家外国友人虽然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但毕竟是个外国人,鼓励鼓励也可以理解。

然后便是第二道题,这道题说实话确实挺难的,刚才那道题可能还只是有一个迷惑项。但这道题,迷惑项就有点多了。“远、河、云、上、水、白、曲、之、天、来、黄、九”,给出了十二个字,字数也是比刚才多了三分之一。那首熟悉的“黄河远上白云”没有了“间”“九曲黄河”没有了“万里沙”,也没有“十八弯”。

但这一次,大卫答得却挺快。诗句出来,倒不生僻,但真的限时找的时候,还真挺难。所以他能那么快找出来,也是让人佩服,就连董卿也是有些惊讶。

结果他不仅找出来了,还说这首李白的《将进酒》是他背的第一首长篇的诗。这就太让人震撼了!我怎么记得我背的最早的长诗的就是《诗经》里的几首重复字特多的。而他上来第一首就是《将进酒》。

康震老师对这首《将进酒》做了点评,也很有意思。之前写过蒙曼老师对《将进酒》的点评,也看过之前王立群对这首诗的点评。

康震老师说:“千金散尽还复来啊,他里面有另外一层意思是我们哥们交情深,在金钱的面前,这个交情是最宝贵的。”

可以看出来男老师们对这首诗都是看上了李白喝酒的气势,读出来的“感情深,一口闷”的朋友情谊。康震老师还引了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二》,来说明李白喝酒的气势绝对配得上他千古一醉、千古酒仙的名号。尤其是他朗诵到“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时,也是铿锵有力,感情饱满,活脱脱一个酒醉之相,让大卫一笑,也引来了蒙曼老师的打趣。

蒙曼老师先是笑他从黄河扯到了喝酒,然后又说他这番点评气势比李白还大。看来也是被康老师最后一句抑扬顿挫的朗诵给震了一震。董卿老师最善解人意,帮康老师接过话头,替他解围说:“过年了,是免不了喝点酒。”

其实我相信就算董卿老师不帮他解围,以他的学识和反映,也足以应对蒙曼的打趣。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看这些文人之间互相逗趣,也是别有风味。平常很多人喜欢开一些低级的玩笑,甚至真的成为了嘲讽,而在这里,我们学到了什么是文人雅趣。他们的一言一语,都能增长我们的学识,加深我们对文化的理解。

这个过程中,外国小伙大卫一直笑而不语,不知道这其中的雅趣,他能听懂多少。但在这赛场上,继刚才的第一题后,他这第二题更是打败了现场60个选手。再一次震撼了董卿,也震撼了我!

一个外国人,能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接连登场,给我们带来一次次的震撼。他的书法作品,他的诗词功底,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是让我们骄傲自豪的一件事。这显示了中国文化勃勃的生机与无穷的魅力。但他在台上的表现,却值得我们反思,他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自己做不到呢?

人们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身为中华儿女,说着中国话,喝着家乡水,在学习中国文化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但还有那么多人弃之如敝履,甚至觉得诗词无用、古文无意义,实在可气!只有好好学习它,才能像董卿那般知性,富有才情,散发由内而外的中国美。

我们文化的根,不就在李白那里,李清照那里,在古文与诗词中吗?没有文化的根基,就没有我们的现在与未来。中国诗词大会,功德无量,希望大家多多分享,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