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大家从精致的宋朝画面,爱上了庶女明兰从隐忍到幸福大气的成长生活,而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因为名字典雅古风清新别致而脍炙人口。
那么这么美丽的如诗的句子,并非是现代编剧或者作家的独创,乃是宋代词人才女李清照的名句。她描写的是春天海棠经过暴风骤雨后的花谢,如果将绿叶比做男性和家庭,海棠花比做女子,绿肥红瘦恰恰是青春少女在完成花季到家庭和社会责任之间的付出和转换。非常符合明兰的成长。
那么才女李清照真实的人生又是如何呢?
《李清照:知否知否,恰是绿肥红瘦》,尽可能详细的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填充了才女的一生。让我们穿透历史时光,去共振一个女子在宋朝的成长。
李清照的生活和生平比盛明兰更加跌宕。
一,李清照的海棠初绽。
第一二章写了李清照的出生和恋爱,她和明兰一样从小失去了母亲,但是不同是她是嫡女,得到父亲和继母的厚爱。而且生在名门书香家庭,她读书的天性并未压抑,反而可以和哥哥们一起读书。文字才华的清新惊艳,很正常的在家庭家族内传播。像一颗小海棠在相对自由的环境里成长。至少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富足知识家庭氛围的浪漫宽松。但有一点,李清照的天资聪慧,也使人不得不钟爱。那么宋朝男尊女卑至少在这样的家庭内部,是礼仪而不是精神上的。
父亲同苏轼米芾的交往,也让李清照得以在大家面前从容显示文字才华,而让才名冲出了闺阁,其词作清新自然生趣十足,其诗作不输任何士子的气量,一时名动京城文化圈。
李清照最初的漱玉词应该是刊行在此时。能够出书,这后面是有父亲的支持和厚爱的。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女儿是父亲的骄傲吧。
而很自然的才华和家庭的优越,让她能够从容拥有那个时代难得的恋爱。她和太学生赵明诚巧遇而恋爱,这不是才女爱上屌丝的凄苦爱情,这是门当户对,年貌相当,金童玉女,心有灵犀,锦上添花,天作之合。
此时是李清照最美的海棠时代,那绿叶是她的家,她俏皮站在最高枝,红得蓬勃清丽。而先生赵明诚也如枝头小绿叶,有自己勃勃生机,却也衬得李清照更加出彩。
海棠在宋朝倍受人喜欢,因为代表生机,富丽,代表女性之美的最好境界,有自己的生命力,但是华贵却不凌厉,温婉却清新。宋朝人甚至附会杨玉环是海棠花,实际唐朝海棠并没有宋朝这样的地位。
二:李清照的绿肥红瘦
其实从李清照18岁嫁给赵明诚,到38岁陪丈夫到莱州,总体上是岁月静好。赵明诚喜欢收藏金石书画,而李清照也别有对这些古董字画的欣赏鉴别能力。丈夫不限制她读书写作,她帮助丈夫收集金石,两个人就是最热闹的世界。这也是连现代人都要羡慕的神仙眷属。
但是这段时间,恰恰是李清照完成海棠花谢的过程。因为再怎么恩爱的夫妻,也不可能二十年如一日的恩爱,何况他们没有子女,丈夫逐渐熟悉了官场。
这本书里很细致描写了李清照海棠将谢的心情的失落,丈夫另有小妾。而她为家庭情感选择了坚守和付出。她和丈夫在爱情之外还是知己和家人。但是在人生的重大精神方向,两个人已经有了差别。李清照有孤守的傲气,而赵明诚则不断在向环境和世俗妥协。这个无可厚非。
一个40多岁的女子,她的未来应该是看得见的,如果就这样终老,也是一种幸福。爱情虽然淡去,但她和丈夫早已经是亲人。
三:李清照的海棠凋谢
李清照的跌宕是从44岁开始的。这年金兵入侵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双双掳走,她首先协助丈夫精挑细选了50辆车的文物,让丈夫带去江宁,而自己回到青州老家,抢救被战火焚烧后的文物,但是这些本来不多的文物在李清照回江宁最后只剩下《赵氏神妙贴》。夫妻相见,百感沧桑。这是李清照在乱世中用命为丈夫保护的。
在这种颠沛对身为贵妇的她是颠覆性的精神和心理刺激。她是从身历的家国之乱里,渴望着国家的太平,渴望强人拯救这个末世和世界。她自己有过颠沛的经历,所以她无所谓死亡,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慷慨为国。她从一个依附丈夫情感的女子转变成和男人一样有独立人格。
但是她的丈夫比她现实。46岁,丈夫赵明诚作为江宁长官,在最紧要的关头弃城而逃。早已经打算为国家牺牲的李清照,感到震惊。
带着李清照打算去江西的赵明诚,在芜湖船上。船经过了乌江霸王自刎的地方,李清照吟了一首后来流传千古的诗。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夫妻已经离心。
李清照以为自己的丈夫会是个英雄,她随时虞姬殉身。但赵明诚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所谓活着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赵明诚死的时候,没有给李清照留下什么深情的话。从社会关系来讲,他们是家人,夫妻,亲人,从爱情来讲,赵明诚早已经不喜欢李清照,从知己上来讲,他们已经理想不同。李清照这朵富丽海棠,本来就已经绿肥红瘦,随着丈夫的离世,海棠花枝叶全无。
四,乱世梅花李清照
但是赵明诚的金石遗物,却成了舆论的焦点,这些金石如果不尽快给朝廷,只怕赵明诚死后会落更不好的名声。虽然感情上,李清照中年以后没有那种缠绵恩爱的幸福,但是她知道赵明诚,不是英雄,但也不是叛徒。何况那些金石本来就是国家宝藏。
她真正向死而生,押着家里的文物追随皇帝的踪迹,希望将这些文物送给朝廷。
这本书细致勾画了李清照的路线图,以及遭遇到的种种不幸,不断有文物被偷。而朝廷哪里顾得上她?
49岁的李清照,一个人,一条船,一船所剩无几的文物。
最为后世争议的是她再嫁张汝舟,百天之后就提出离婚。
在这本书里,可以贴近看到李清照无奈下的抉择,首先是她多病,没有照顾的人,另外很可能这些金石,李清照必须要给它们一个合适的地方,才算对的住亡夫。李清照从情感并不亏欠赵明诚,她的虞姬梦破,也想有个平静平淡安稳的晚年。毕竟赵明诚和她夫妻的甜蜜,也不过十来年。她内心还是愿望一点幸福的。
然而百天之内,婚姻名分一定,张汝舟就如控制了富婆一样,目的就是李清照的金石文物。欺凌打骂。李清照以坐牢的代价也要离婚,关押九日,由翰林学士和亲人营救出狱。
五:梅花落。
此后的李清照,整理撰写了赵明诚的《金石录》。她虽然更加孤独,但更自由,她已经习惯甚至安于漂泊,诗风浑然慷慨,在登八咏楼时,写下“江山留于后人愁”这样沉郁沧桑雄浑的诗作。她不只是才女,更是一位爱国的诗词大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