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圈惊世录,光是闻岩茶的香气,就能闻出山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210.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下午在喝肉桂。空调,杨梅,凉风,正岩茶。穿了条新买的裙子,坐在茶桌旁泡着茶,特别消遣。背景音要是再放上一首萨克斯风,或者古筝乐,就更完美了。只不过,下午喝茶时的“背景音乐”是童声版成语故事大全。午饭后这边来了个小客人,是村姑那位萌萌的小侄子。房间里没有玩具,没有薯片,他坐在榻榻米上,很乖的捧了本故事书认生字。“……盖起来一栋栋鳞yú次栉jié比的漂亮新房子。”鱼翅前臂?这念得什么啊?凑近一看,才知道这本来是个什么词。都说秀才念字念半边。你这认生词只认识半边字,那语文考试得了几分呐?一听提到考试,他就哇哇的跑到了隔壁,于是下午终于得到了清净。《2》回到茶桌旁,重新烧沸了水。继续喝桌上的果香肉桂。点到了某条直播,里面介绍到“闻杯盖香可以闻到山场气息。”哇,这茶界的断章取义,这比念字念半边的做法,夸张多了呢!“闻盖香能闻出山场气息。闻杯底香就闻出品种特征。”这“闻香”的功力,未免太吹牛了吧!话说,麻花为啥要说那位主播,介绍的闻香方法不靠谱呢?因为喝了这么多年岩茶,认识了这么多的前辈,还包括武夷山的那些茶农。他们这么多人,都是喝茶经验丰富的前辈了。但还从没有人和麻花提过。光是闻盖香,就能猜出山场的。说实话,这可比蒙眼摸象难多了。岩茶这么多的大山场,小山场,哪里能让人猜得着?猜一泡岩茶的山场,别说闻香了。就连喝茶,将一泡茶从头喝到尾,也不能喝出具体的山场。这光闻盖香能闻出山场气息,怎么可能嘛!和很多圈内的前辈在一起喝过茶,在盲喝一泡茶,特别是在盲猜一泡大红袍时。但凡是猜一泡茶是不是正岩茶,大多要等喝过后才发表意见。(圈重点,闻香闻出山场气息的前提,是事先喝过了茶。)等喝茶后,尝到了那种正岩茶独有的韵味。再去揭盖闻香。嗯,确实没错。“这香气是幽的,稳的,茶香特征清晰。”喝过了茶,再来闻香,才能得出简单判断。如果是断章取义,笔削春秋。直接提闻盖香就能闻到山场气息,闻出是否正岩,那这可要成特异功能了!《3》岩茶的山场,主要是喝出来的。对一个喝了很多年正岩茶的老茶客而言,他会拥有出味蕾的本能。只要茶汤喝进嘴巴里,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岩产的。原因嘛,也不好说。反正正岩茶喝进去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味道准没错。换了一泡半山的,外山的茶端给他,肯定能尝出来。对这样喝茶经验丰富的老茶友,完全可以凭本能选茶。那些用半岩冒充正岩的,压根蒙不了他们的舌头。但说到闻盖香闻出是否正岩,那可就太玄了。哪怕是喝茶经验丰富的,有受过专门岩茶知识训练的人,还真未必能准确从一泡茶的杯盖香气上,做出山场方面的判断。正岩茶,小气候温和,香气细幽。外山茶,光照强,日照强,茶香冲一些。但茶香有多般变化的武夷岩茶,还真不好从盖香上判断出具体山场气息。特别是推荐广大的,普通的,普罗大众的茶友群体,用这个方法去喝茶、评岩茶,更是非常不实用的招数。要是分辨一泡岩茶的好与坏,方法就只有这么简单。那麻花也不用每天辛苦的写文科普了。只送给列位看官们四个大字——“好喝就行”,就能成为纵横茶界的通行宝典了。可实际上,这些泛泛而谈的内容,压根没有实际可操作性。一桶水摇不响,半桶水响叮当!《4》盖碗泡岩茶,闻香气的过程,很有学问。闻出一泡岩茶的品种特征,那要在对比的情况下闻。将一泡肉桂,一泡水仙分别摆出来。然后,对比式的闻香,感受更加分明。等一泡茶被泡淡后,再去闻杯底香。说句实话闻不出什么有效信息。喝懂岩茶的入门基本功,是能分清水仙肉桂。但将这两种茶分清,认真对比去喝,远比闻杯底香感受更清晰!那究竟,闻杯盖香也好,闻杯底香也好。既然不能准确的闻出山场气息,那这些闻香步骤,又有啥意义呢?答曰,闻出香气特征。比如一泡岩茶发酵程度的轻与重,香气是花香,还是果香。发酵轻,多花香。发酵重,多果香。两两比较,一目了然。另外,还可以闻出茶香的清晰程度。茶香是好闻,还是不好闻?有没有闻到杂味、异味等等。要说能从盖香上闻出山场特征,那就有些扯远了。《5》学茶的过程,最怕断章取义。更怕的是,只截了一丁半点的内容,就往外广而告之的宣传。判断一泡岩茶,是不是正岩?最重要的是,喝茶,喝茶,还是喝茶。正岩茶的香气滋味,会和外山茶有一二三四五……的不同。但也要先喝了茶再说。先喝茶,再闻香,最后评价。不论试茶,还是斗茶,再或者平时分辨一款岩茶的优劣,都要走这样的流程。不喝茶,先闻香,直接断定结论,很可能会误诊。只学了一点皮毛,“正岩茶香气细幽”。就想当然的理解成“闻盖香就能分辨山场,闻出山场气息。”将这样歪曲了本意的内容,宣传出去,明摆着误人子弟嘛。不久前,在外面喝茶。那时有朋友聊起了玻璃杯泡茶的话题。朋友A无意间提到,“玻璃杯不能泡白毫银针,泡不出味道。”啊,好茶怎么会泡不出味道?你是从哪听来的。A朋友翻出来一篇文章指着说,“你们的文章里确实这样写啊。”偶买噶,怎么可能。仔细点开一看,舒了一口气。原来文章写的是,“玻璃杯泡不出好味道,推荐用盖碗。”这断了章,取了义。再表达出来的内容,可就和原文隔了十万八千里啊!学知识,最怕似懂非懂。没有了解前因后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意思可就彻底跑偏了。《6》闻茶香,最多最多是闻出香气特征。闻出一款茶是花香,木质香,果香。闻出一款茶的香气是馥郁,是寡淡。闻出一款茶的香,是清晰好闻,还是杂味明显。。。。。。。虽说正岩茶的香气,是非正岩的茶不能比的。但没有提喝茶,就直接宣扬正岩茶能靠闻盖香闻出来,那怎么可能。这样的断章取义,太离谱了!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