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TA说特邀作者:爱吃猪蹄子的小姑娘
才女李清照,宋代章丘明水镇人,“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后逐渐显露出过人之处,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才华卓越,留下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堪称一代奇女子。
初识清照是在一首《如梦令》中,犹记得是个日落的黄昏,天色渐晚,在外游玩嬉戏的小女孩沉醉于外面的世界中,久久不肯离去,兴意阑珊不知归处,脸上挂着疲惫且兴奋的露珠,晶莹的小脸上写满了迷路的恐慌,随后奋力划行中惊起几只安详的欧鹭。少女的心情跃然纸上,贪玩不恋家,兴致减时恐慌不知归处。
可见清照早期生活优美怡人,闲适自得,宛如身在人间仙境,人美,花醉,清新脱俗,有着少女独有的清新和欢乐。
初入芳华年龄,情窦初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微风骀荡,竹千悠悠中,迎来了自己的心仪的对象,赵明诚。两人琴瑟相合,志趣相投,夫妻生活美满幸福,情系今生。两人一起把玩金石字画,一起赏花弄月,一起吟唱低颂,一起走过美好和失意,始终陪伴左右。
这个时期的李清照,秀丽温婉,幸福甜蜜,诗词中有女子的娇羞与留恋,又带有淡淡的风韵,尽是美心美句,让人留恋其中。
好景总是那么短暂,动荡的时局才是痛苦的开始。李清照婚后第二年,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佑党籍,不得在京任职。无疑在这时候的清照是痛苦的,有着焦灼,有着忧虑,各种不安充斥在她的心中。后来赵挺之也被降职,亲属受到牵连,清照只好随着婆母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此时期生活艰辛不宜,颠沛流离,小小的弱女子清照硬是坚持了过来,没有被困难打倒,也没有感到丝毫的不适,反而在青州找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典藏,丰盈了她的知识宝库。再一次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来到青州,对于李清照,恰是因祸得福。她远离了天子脚下,远离了婆母身边,宛若来到了世外桃源。因此,就取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之意,为她的住处取名“归来堂”,又取陶辞内的“审容膝之易安”,为内室命名“易安室”,她也就干脆自称“易安居士”。后来南渡,早已远离易安室,但她仍一如旧惯地以易安居士自称。这就可见她对这青州乡里的钟情与眷念了。在这里完成了《金石录》,夫妻伉俪情深,身居陋室,为吾得馨。
后来赵明诚复职,旅居莱州,清照不忍思念之情,前去寻夫。此时又惦念青州的姐妹,甚是为难,人生总是在不断选择中得到锻炼。
靖康之变后,清照曾感慨“南来尚且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借以讽刺以高宗为首的投降派,此爱国之情可见一般。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天有不侧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赵明诚于建炎三年仙逝建康,年仅49岁。清照自是性情中人,对明诚的死悲痛欲绝,大病一场。事不遂人愿,他们两个所收藏的文物也多半遗失在漂泊的路上。
走投无路之时,清照转嫁给张汝舟,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依靠,唯一一个可以栖息落脚的港湾。谁知命运总是弄人,张汝舟欺骗了清照,一代才女不幸身陷囹圄,又一次陷入困境。经历种种磨难,清照不改初心,依然保持着生活的信念和热忱,站在历史大浪的潮头,勇敢地直面挑战。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此时清照的诗词已经上升到对国家命运的哀叹,对人民生活的关怀,有了超脱于个人的人文情怀,悲叹宋室不振,慨生活不易。
李清照,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一生,在唯恐双溪那一叶小舟中,走入了历史的名册,成了一个旷世奇女子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