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分析才气天下无双的李广为何没能成为武

每次抬眼遥看星河,总会想起历史星河里那一颗颗耀眼的将星,这些历史人物有的想起会让人热血沸腾,有的思之却让人禁不住扼腕叹息。在中国历史星河之中,最让我叹息的便是成语李广难封的主角——李广。一、才气天下无双的李广李广出身陇西李氏,这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军事世家,出身军事世家的李广军事素养极高,史书记载有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可以侧面反映李广的才能。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史记·李将军列传》与李广同时代的公孙昆邪评价李广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由此可见,李广是汉文帝至汉武帝时代朝堂内外公认的杰出军事人才。二、将途多舛的李广然而,命运好像跟李广开了一个大玩笑,才气天下无双的李广在汉武帝时代却一再蹉跎岁月,将途多舛:(一)全军覆没、兵败被俘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广军,生得广。《汉书·李广苏建传》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大军分四路夹击匈奴,李广带领的一万多军队全军覆没,李广被匈奴俘虏。但是,同为四路统帅之一、第一次带兵打仗的卫青却因打进了匈奴的龙城、摧毁了匈奴的精神象征、大大打击了匈奴的士气而立下赫赫战功。(二)诸将多中首虏率为侯者,而广军无功元朔六年,广复为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襄。诸将多中首虏率为侯者,而广军无功。《汉书·李广苏建传》公元前年,李广又被汉武帝起用为将军,派他跟随大将军卫青进攻匈奴,跟随卫青的将军们纷纷大立战功,被封为侯爵,但是李广却未立尺寸战功。(三)牵制敌军所用四千骑兵全军覆没,功过相抵后三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自当,亡赏。《汉书·李广苏建传》公元前年,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带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汉武帝给李广这么少的骑兵只是想让他的军队作牵制、诱敌所用,哪里知道李广艺高人胆大,直接带着军队和匈奴杠上了,结果全军覆没。只不过最后因为军队所杀匈奴人众多,功过相抵,没有被惩罚。(四)出任攻击匈奴的前将军,迷路自杀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军亡导,或失道。广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史记·李将军列传》公元前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李广作为前将军出行。卫青暗地里受了汉武帝的叮嘱,认为李广年纪大了,不想李广直面匈奴单于。李广负气而去,没有为所带军队找向导便贸然出击,结果迷路,没有能够和卫青按时形成包围圈,导致单于逃走。李广畏罪自杀。三、李广未能成为汉武帝时代最耀眼的将星是因为生不逢时吗李广历经西汉文帝、景帝、武帝三代。文帝和景帝对李广非常赏识,文帝时代天下少战事,景帝时代除了七国之乱之外,也无多的战事。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曾多次集全国之力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在李广历经的三代皇帝之中,汉武帝时代用兵次数最多、规模最大,对于军事将领们来说,这是建功立业的最好时机。所以,汉武帝时代将星荟萃、名将云集。军事素养天下无双的李广本来也该在汉武帝时代焕发光芒,甚至成为当时最耀眼的将星,然而,李广却一再将途蹉跎,直至自杀。是汉武帝没有给李广建功立业的机会吗?事实并非如此,从公元前到公元前的十年时间里,汉武帝一共给了李广四次机会让他参与汉朝对匈奴的全国性会战,但是李广却两次全军覆没(其中一次还被俘),一次寸功未建,一次迷路让本该被围歼的匈奴单于逃走。因此,李广生在耀眼将星广出的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对李广也非常看重,屡屡重用,李广并非生不逢时。四、李广未能成为汉武帝时代最耀眼的将星是因为汉武帝用人唯亲吗有人说李广未能成为汉武帝时代最耀眼的将星是因为汉武帝用人唯亲,其实不然。从汉武帝多次起用李广,让李广参加对匈奴的大型会展可以看出,汉武帝对李广是重用的。而且其中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年,一次是公元前年,尤其是公元前年的漠北之战,只要李广按期到达规定的地点,完成了和卫青军队的合围任务,就是大功一件。这些都说明在李广人生的后期,汉武帝对李广甚至是同情并有所偏爱的。再者,从汉武帝对陇西李氏的重用也可以看出汉武帝对李广的态度。李广的堂兄弟李蔡被汉武帝任用为宰相,李广的儿子李敢被封为关内侯。汉武帝这么看重陇西李氏,不可能不看重出身于陇西李氏且为陇西李氏杰出代表的李广。所以,汉武帝对李广及其家族是重用、亲厚的,李广未能成为汉武帝时代最耀眼的将星并不是因为汉武帝用人唯亲。五、格局决定命运:李广未能成为汉武帝时代最耀眼的将星的原因出身显赫、才气天下无双的李广屡屡被汉武帝重用却未能成为汉武帝时代最耀眼的将星的原因是因为李广为人处世的格局太小。所谓格局是指一个人为人处世的眼光、胸襟、胆识等。李广为人处世的眼光、胸襟、胆识局限决定了他的将途多舛,让他未能成为汉武帝时代最耀眼的将星。(一)李广的眼光1、缺乏成为耀眼将星的政治眼光作为将才的李广在冲锋陷阵方面确实才气天下无双,但是却缺乏成为最耀眼将星(众将之首)的政治远见。汉景帝时代,在七国之乱中,李广有足够多的成为众将之首的机会,但是,作为朝廷将领的他却接受了诸侯的帅印,不管授予李广帅印的梁王跟景帝的关系如何,这件事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所以,在七国之乱中勇冠三军、屡立战功的李广因为这件事情失去了在军队中晋阶的大好时机。2、贪图小名而失大义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带兵非常廉洁,他爱兵如子,但凡是皇帝有所赏赐,他一定会和部下、士兵一起分享,平时和士兵一起同吃同睡,对待士兵宽厚仁慈,在军中的名声非常好。李广为了体恤士兵,平时很少操练军队,出征时也不会编组摆阵,人人可以自由进攻,在军营士兵可以自由行动,晚上不辛苦士兵巡逻放哨。李广的这种做法直接导致自己所带领的军队战斗力差,所以每次都是敌军先行攻击的对象,遭遇敌人以后基本都是死伤惨重,甚至全军覆没。让士兵勤加练习,严肃军纪,让士兵在战争中尽可能地保全性命,这是每一个带兵将领的首要任务,也是一个带兵将领的良心和职业道德。李广的做法虽然在士兵和老百姓中赢得了名声,但是对于那些因他而死去的生命来说,实在是违背职业道德,失了大义,也为他的屡次兵败或无功而返埋下了伏笔。3、打仗急功近利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打仗急功近利,为了最大程度地多杀敌人积累战功,每次两军对垒时,如果敌人没有进入到军队的射程范围之内,李广便不会允许士兵射击。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李广和他带领的军队每次打仗或死伤惨重,或被敌人围困。李广在汉武帝时代的两次全军覆没和一次被俘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李广急功近利的打仗方法。(二)李广的胸襟1、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广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在士兵和百姓之中颇有仁厚之名,但实则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李广被闲置在家时,曾违反宵禁令晚上外出打猎,返回时被霸陵尉拦在了城外,李广被起用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公事的名义把霸陵尉叫到军中杀掉了。李广私杀霸陵尉的行为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个污点之一,也给他的提拔升迁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而杀降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做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李广为歼灭他们,就欺骗羌人说只要他们投降,就不会杀死他们。结果羌人投降以后,李广因恼恨羌人杀了太多军中的士兵,违背诺言将他们全部都杀死了。李广杀降兵的名声传出去以后,对李广的职业生涯影响非常大。如果小股敌人听说要遭遇的敌人是李广,他们便会远远地逃开,如果不幸遭遇,他们也会拼死抵抗,所以,李广每次出击匈奴,要么会因为找不到敌人无功而返,要么会因为敌人拼死抵抗而死伤惨重。这也是李广不能建功提拔的重要原因。(三)李广的胆识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虽为武将,打仗时从不畏生死,但是实际上却严重缺乏不折不挠的勇气和胆识,当朝廷要他为迷路导致单于逃走负责时,李广直接选择了自杀。很多人不怕死去,却畏惧活着,殊不知只有保全了性命,才可能有发展的资本。所以中国古人一向崇尚刚健有为,主张做人应该不屈不挠、不为任何的艰难险阻所吓倒。从古至今,又有多少身居绝境最后又绝地逢生的例子?比如曾国藩,又比如司马迁。李广眼光、胸襟、胆识的局限决定了李广为人处世的小格局,格局太小是他不能成为汉武帝时代最耀眼将星的根本原因。结语李广所处的汉武帝时代因为战事频繁,战争规模盛大,很多有才能的军事将领因生逢其时而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史星河中灿烂、耀眼的将星。天下才气无双的李广也处在这个军人建功立业的盛世,但是,他却未能依仗才能成为当时最耀眼的将星,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为人处世的格局太小,太小的格局决定了他将途多舛的一生。参考文献:(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