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春来了。
清明节踏青日子也如约而至。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天。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一说到春天,人们非常喜爱的户外活动是什么?对,没错!是风筝!风筝是春天的象征,下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我们喜爱的风筝吧~
风筝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余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zhái)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的多线风筝。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yuān),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年5月20日,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筝的起源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四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四是李邺(yè)说。
斗笠、树叶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帆船、帐篷说
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已久,早在公元前多年就被用于生产,后来又有了帆船。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飞鸟说
从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居多。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zhuó)木为鹞(yào),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李邺说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风筝由五代时期的李邺发明的。所见文著有明代陈沂在《询刍(chú)录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年5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风筝》特种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雏燕”、“瘦燕”、“半瘦燕”和“比翼燕”。
风筝的制作工艺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如“扎”包括:选、劈、弯、削、接。“糊”包括:选、裁、糊、边、校。“绘”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风、线、放、调、收。而这“四艺”的综合运用就要达到风筝的设计与创新的水平。
1、“扎”即要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
2、“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又要干净利落。
3、“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
4、“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普通风筝的做法一般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其它复合材料包括丝绢、尼龙布、塑料膜或竹篾、纱纸条、马拉纸等。
纸和丝绢为一般传统风筝的制作材料,着色鲜艳亮丽,更能体现中国风筝的魅力;但是纸易破,丝绢贵,而现代科学的产物——尼龙布和塑料膜,则成了制造风筝的新材料。
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可选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韧性做风筝的骨架。风筝的骨架可根据个人爱好来编制,如蜻蜓状、蝴蝶状等。
纸是蒙糊风筝的主要材料,以质薄纤维均匀,富有韧性,耐湿耐冲击,色泽白而洁者为佳。把纸糊在骨架上,再系上线,风筝就做好了。此时,可以在做好的风筝上涂上色彩,镶上花边,或者系上丝带,挂上纸环。虽然适量的附件不能影响风筝在空中的飞翔,但是太多的附件会使风筝的飞翔失衡。
现代的风筝大多数都使用广告布作为风筝的面料,骨架也从以前的竹子变成了炭杆,大大的提高了飞行效果。
风筝的种类结构
硬翅风筝
这种风筝的硬翅是固定形式,形成三角风兜,有较好的起飞性能和稳定的放飞效果。硬翅风筝中,北京风筝比较有代表性。北京扎燕风筝,又名京燕,又分胖、瘦扎燕和雏燕三种。
肥燕儿瘦燕儿软翅风筝
它的升力片(翅)由一根主竹条构成,翅膀的后半部是软性的,没有竹条依附。大多是立体仿形的。如蜻蜓、凤凰、鹰、蝴蝶、螃蟹、孔雀等。
板式风筝
板式风筝,又叫“板子风筝”、“拍子风筝”,是一种运用广泛、十分普遍的中国传统风筝,也是最早用于竞技和比斗的风筝。此类风筝升力片边缘都有骨架支撑,形成板状的结构,因此被称为板式风筝。
它的主体是单层或双层的平面升力片,多为轴对称的几何形状,也可以是接近对称的不规则形状。
八卦风筝
八卦风筝是传统的中国风筝,一般适宜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放飞。放飞的经验表明:风力越大,风筝的放飞角度越大。因为属于硬拍子类,没有泄飞的地方,所以风筝的飞行状态和风力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风力大小不稳定的话,八卦风筝在飞行的时候,一扬一落,非常有趣。
串类风筝
串类风筝是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串起的糖葫芦一样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通常做成蜈蚣或龙形。
风筝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影响
中国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渗透着中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在民间广泛流传。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
传统风筝的吉祥图案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求福
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传统的北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整个硬翅上,可以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
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风筝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献寿”“五福捧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等。
长寿
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有很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据说食之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
喜庆
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囍”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双喜福祥”。
喜庆图案颇具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等图案,如“百鸟朝凤”。寓意美满婚姻、夫妇和谐有鸳鸯图案风筝等。
吉祥
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后来以龟背纹代替。以瑞禽仁兽及其它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中国传统风筝-龙头蜈蚣长串风筝,尤其是大型龙类风筝,以其放飞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而受人喜爱。
关于风筝的小拓展~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古称“潍州”、“潍县”,又名“鸢都”,自秦朝便成为京东古道的重要枢纽,明清以“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机,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作为中国风筝文化的发祥地,国际风筝联合会组织总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会”的固定举办地点,被称为“世界风筝都”。
潍坊在每年4月的第三个周六举行“国际风筝节”,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参赛,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并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大型地方节会。同时以“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作为固定模式,被全国各地借鉴。
国际风筝节现场国外的风筝
马来西亚:美丽的稻神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穷庄稼汉领养了一个迷路的女孩,并悉心抚养,乡亲们的收成也越来越好。但农夫的妻子嫉妒女孩的美貌,就把女孩赶了出去,从此收成就越来越坏。
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那个漂亮的姑娘其实就是稻神。有人告诉他,必须做一个漂亮的东西,放到空中稻神之处,向她表示忏悔。这庄稼汉便做了风筝。随着风筝的升空,人们的日子又富裕了起来。
韩国:独树一帜的风穴风筝
韩国人也放风筝,但是他们却自行发展出代表性的风筝——风穴风筝,这是由米字结构的风筝转化而来。
荷兰:曾造出世界最大
迪斯尼有很多之最,荷兰就曾在年展示一只世界上最大的风筝,无骨架,以尼龙布制成。放飞前要先充气,由8吨的汽车牵引才能顺利升空。
英国:风筝监视潜水艇,曾广泛运用于军事
或许你还以为风筝只能作为娱乐的工具,那么英国就会让你大开眼界!在英国,风筝原先是作为航空学的装置之一。20世纪40年代,英国海军还曾把风筝作为防卫空中攻击的装置配置在驱逐舰上。
一只只美丽的风筝,带着我们美好的心愿,翱翔高空。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风筝的知识,大家是不是和小编一样更喜爱风筝了呢?
待疫情散去,快和小编一起相约春天,放飞那无忧无虑的风筝吧~
(本文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