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李白,名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诗人,自称是陇西成纪人,是上世西凉武昭王李嵩的后裔,和李唐皇室同是一个宗族。被誉为“诗仙”“诗侠”,是盛唐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浪漫派诗人。年,李白去投奔了自己的舅舅李阳冰,也就是当涂的知县。李白在那年十一月病故,享年61岁。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并且其独特创新的风格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李白与王维同属一个时代为何没有交集?
李白与王维同为唐代大诗人,在唐代也是举世闻名的人物。但是,他们的人生轨迹,却是大相径庭。
第一,李白的人生。李白的祖先普遍认为与唐代的宗室始祖是同一家族。但这个说法,却没有多少可信度。至少在唐朝,没有人知道李白的真实身份,根据现有官方的记载,李白应该是四川江油出生的,和李唐的皇族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这种猜测很有可能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李白生于武则天统治的年代,但李白的成长却是在李隆基统治期间。李白年轻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但李白年轻的时候,也仅此而已了。李白到了三十岁,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他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名分。就像是一个聪明的人,就算再怎么努力,也没有考上自己想要的大学。李白便到了长安,借着他的文友,为自己的仕途作好了铺垫,因为唐代有很多文人,其中就有李白的一些好友。李白在想,要不要动用自己的关系,为自己争取一个好名利。然而,李白用尽全力,却始终无法如愿。
李白在有机会让唐玄宗看到自己的作品以后,给唐玄宗写了无数拍马屁的诗歌,此外,李唐皇族宗室,也收到过李白诗歌文章的讴歌。李白确实文笔了得,因此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不过,当唐玄宗决定册封李白为翰林的时候,李白已经43岁了。如果说李白在写作方面是少年有为的话,那么,李白在事业方面,可以说大器晚成。之后李白因为得罪了人,而丢了翰林的差事。作为一个文人,文学是他的副业,他的本职工作是他的主要工作。李白自然不会甘心就此葬送自己的前程,更何况他还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所以,他这一生,都在为官而奔波。最后,他死的时候,虽然不差钱,但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为君所用,但这也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人生。
第二,王维的人生。王维出身名门大族,其一生经历与李白截然不同。王维可以说是一位绝世天才。王维在诗文、书法、音乐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再加上他是名门大族,待人处事也很大方,很有礼貌。所以王维十五岁便在京中受到了京中的权贵们的青睐。事实上,要想和权贵打交道,光靠才干是不够的。李白也是个人才,只是他太过张扬,招惹了很多人。王维却能与那些高官们打成一片,可见王维为人处世的艺术。十五岁的王维,在为人处世上,比李白还要出色。王维二十一岁,考中科举。此后,王维在官场上虽然也有过起起伏伏,但总体上还是很顺利的。王维与李白有不少的共同好友,贺知章、孟浩然,都是他们的好友。不过,李白与王维,并没有什么联系。
第三,文人相轻。李白与王维之所以没有联系,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差异。毕竟,两个人的才华都相差不大,自然都不服输,两两相对就会有太多的负面情绪,所以,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好。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样的感觉,李白与王维的关系才会如此的疏远。
第四,歧视心理。其实,在古时候,一个人的成功性,是他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准,而文采则是次要的。华夏人讲究的是功利,李白在王维眼中,就是“卢瑟儿”。王维少年时代,就能和那些大佬们谈笑风生,李白三十多岁,却连怎么做人都不懂。王维很看不起李白。李白在官场上一事无成,渐渐养成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像王维这样的人,都会认为他是个失败者,所以才会变成李白。彼此看不顺眼,自然不会有什么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