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有三绝,分别为李白的歌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真迹已经难见,裴旻的剑舞世间再也难寻,只有李白的诗歌代代相传,传颂至今。
李白字太白,自称青莲居士,后人称之为谪仙。据说他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到太白星入怀。所以他的名、号都用“白”字,取太白星的意思。李白此人也是皇室帝胄,他是西凉武昭兴圣皇帝李暠的九世孙,算是贵族血统。
李白好酒,好交友。李白一生好酒,不求功名。平生所愿唯踏遍华夏大地,广交天下豪杰,尽饮世间美酒。他留世的诗歌既有“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豪迈,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恃才傲物,更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情怀。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李白的诗文如皓月当空,只容后人仰视。今天不说李白的诗文,只说李白的轶事。
李白一是替大唐杨国威,让渤海国称臣纳贡。二是为大唐得一虎将,赖此虎将大唐得以平定安史之乱,破吐蕃、克回鹘。延续国祚百年有余。
金銮殿上显国威,御赐金牌游天下
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接到渤海国国书,渤海国此封国书用番文写成。一般小国向大国献出国书,都需使用大国文字来献书。一是方便大国君臣查阅,二是表达对大国的敬畏。
历史上渤海国位置渤海国此次是借进表之机刺探大唐,看朝堂之上是否有人才。此时的大唐,军权集中在边镇节度使手中。大唐盛世看似繁华其实已经外强中干,玄宗李隆基能直辖之军还不及节度使多。如果朝堂之上再无能人异士,这大唐气数也就差不多了。
国书呈上来后,朝堂之上以宰相杨国忠为首的一班文臣,大眼瞪小眼,无人能识。泱泱大国,一封国书无人可识,这要说出去,必定传为笑话。笑话多了,这天朝的威严也就没有了。威严没了,诸国还有谁肯臣服。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这时有人想到了李白,李白平生遨游天下,精通多种语言。唐玄宗李隆基火速派人去请来了李白。李白到了以后,看这国书上渤海国要求唐玄宗李隆基将新纳入唐朝的高丽全境割给渤海国。否则就要刀兵相向,且书中言辞颇为不敬。
唐玄宗一听这还了得。也幸亏有李白能识,如若不然胡乱答应了事,岂不是造成国际笑话。唐玄宗即刻严词应对,将回书内容对李白做了交代。
李白也是恃才傲物,见唐玄宗边上站着让自己屡试不中的杨国忠和权倾一时的大太监高力士。向唐玄宗提出要求,写国书可以,必须要是“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唐玄宗为国事,也就顾不了杨国忠等人的脸面,一概照准。
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李白的要求得到满足后略一沉思,提笔以番文回书。书中尽显大唐兵锋之盛,国力之强。同时不免恫吓、嘲笑渤海国一番。写完后将书中所写一一翻译为汉语,呈报唐玄宗。唐玄宗看完大喜,随即加盖印玺,交给渤海国使者。这渤海国使者一看回书内容,战战兢兢不能站立,拜伏在地。
这使者带了大唐国书回去以后,渤海国王看完国书大惊。与国人商议以后写了降表,愿意每年朝贺,岁岁进贡。
因这些功劳,唐玄宗要赏赐李白。李白坚决不受,只提出一个要求“此生天天醉酒”。唐玄宗李隆基只好御赐李白一个金牌,金牌上写着“敕赐李白力天下无忧学士,逍遥落托秀才,逢坊吃酒,遇库支钱,府给千贯,县给五百贯。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有失敬者,以违诏论。”
御赐金牌也叫丹书铁劵李白可凭此金牌,遇酒店就喝酒,穿州过县官府都要好生接待。后来李白也是带着这个金牌浪迹天下,行诗访友。一生过得洒脱至极。
慧眼识珠、断头台前救郭子仪
一日李白酒后乘马游长安,看到官差押解着一辆囚车,边上拥簇者一群刀斧手。李白上前一打听,原来囚车中是并州的一个将校。这个人在并州作战不力,导致粮草被烧毁,触犯军规。现押解到长安进行审讯,判定死刑即刻执行。
李白仔细打量此人,见此人生的高大威武,面带福相。有古代项羽、韩信之风。李白打心底觉着惋惜。李白见车中之人雄伟,上前询问名讳,车中之人答道“我乃郭子仪”。其虽在囚车中但器宇轩昂,声如洪钟,应答之声如春雷在耳边炸响。李白更加断定,此人他日必为国家柱石。
郭子仪—大唐柱国之臣李白随即喝住刀斧手,告诉他们自己要前往唐玄宗面前保下此人。然后快马加鞭,前往宫中求见唐玄宗。因着往日功劳,唐玄宗给了李白一道赦敕。李白凭此赦敕,前往法场,打开囚车,当场放了郭子仪。从断头台前救出了郭子仪。
郭子仪经此一劫,更用心研习兵法,小心行事。最终成长为唐朝柱国之臣,平定了安史之乱、臣服了回鹘,击败了吐蕃。
李白无心之举也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后来李白受永王李璘“谋反案”牵连,按律当斩。郭子仪得知情况后,提出用自己的官职爵位来换取李白的性命,最终李白从死刑改为流放夜郎。我们现在熟知的《早发白帝城》,就是李白结束流放从夜郎归来时路途中所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一生洒脱不羁,看尽天下名胜,品完世间佳酿;结交五湖豪杰,了解四海风情;带三尺赤芒,行侠客之事;持一寸青毫,书万古绝句。男人的侠客梦他实现了,文人的诗和远方他也完成了。他是一个集合了大部分男人梦想的完美之人,或许他真的是上天派在人世间的谪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