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一经典战术,名声非常响,后世却很

《三国》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诸葛亮就以智慧过人的形象流传于世,关于他的奇闻更是多到数不完。关于诸葛亮就流传一项经典战术,那就是“八卦阵”,虽然不是他发明的,但却因此发扬光大,成了一段经典。

▲诸葛亮的八卦阵,堪称是三国奇闻。(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八卦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根据《百科词条》的解释,八卦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景门”杀出,复从正北“开门”杀入,此阵可破。

此阵为战国时期孙膑首创,有上述八门,至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中间加上了指挥使台,由弓兵和步兵守护,指挥变阵,一般认为有四四一十六种变法。

事实上,设计八卦阵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指挥官的角度来说,有太多需要考虑的因素。

其一,八卦阵应该根据情况,对应出不同的队形,无论是进攻、包抄、撤退、驻扎等等,要大量演练才能让每个环节,都产生出效果。

第二,战争中必备的几个角色,包含长枪手、步兵、骑兵等,在不同的队形中大家分属什么位置,主要任务是什么,这都依赖于娴熟的训练、巧妙地设计、高效的指挥以及严明的纪律,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

虽然原作中,诸葛亮料事如神,轻松调度如此复杂的阵容,但经过后世考察,正因为阵行过于复杂,在诸葛亮之后的漫长历史中,几乎没有人再用,唯一比较接近的,是唐朝时将领李靖曾使用过类似作战模式,但比起诸葛亮的八卦阵,在人数与方式上还是有些差异。

对于八阵图,《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一书中有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问李靖关于八阵,五阵,六花阵等很多问题,李靖一一做了回答。

纵观《唐太宗李公卫问对》全书,可发现八阵图的发展和改进的全过程:

黄帝《握奇文》------五阵,握机阵,丘井之法↓↓↓姜尚《太公兵法》---太公阵↓↓↓司马穰苴《司马法》---五行阵↓↓↓管仲--------重新整理〈太公兵法〉↓↓↓孙武《孙子兵法》-----五行八卦阵↓↓↓诸葛亮《八阵图法》----八阵图↓↓↓韩擒虎------九军阵法,即八阵图的别名↓↓↓李靖《卫公兵法》----六花阵↓↓↓李绩《卫公兵法》----六花阵

《八阵图法》可以追溯到上古华夏的黄帝。经过姜太公、司马穰苴、管仲、孙武等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将其达到了顶峰,完善为八阵。唐代李靖认为九军八阵指挥过于复杂而简化为六花阵。

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问李靖关于八阵、五阵、六花阵等很多问题。一般认为《唐太宗李公卫问对》是熟悉唐太宗、李靖的思想的人根据他们的言论所编写的,系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多次谈兵的言论辑录。

参考资料:《唐太宗李公卫问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