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了多首诗歌,有不少名言警句是在他成名之后写的。有句话叫“大多数当老大的人都有一段当小弟的悲惨经历”,在李白还没有成为唐朝诗坛那颗最耀眼的巨星之前,他也有被人冷落、不受待见的时刻。那一年李白20岁上下,已经是弱冠之年的他还没有走出大山,他来到重庆,拜见渝州刺史李邕。这个李邕年长李白20多岁,是当时的名士,著名的书法家。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唐代书法家可能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人,但是当时李邕的名气比李白大太多,而且还是一个官员。
不知是李白看见了自己的“家门”而大喜过望,还是李白洒脱的性格使然,再或者李白想给这位前辈留下一个“与众不同”的印象,于是年轻的李白在和李邕交谈时,就不拘俗礼、高谈阔论,还谈到了“王霸”之事。在李邕看来,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话并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是处世未深的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用舍行藏”的道理。所以李邕心中就不高兴了,就有意怠慢了李白。
俗话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是面对一个名士前辈未能提携后辈反而轻慢的态度,李白也不卑不亢,临别之际,写了《上李邕》这首著名的诗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在李白给李邕的这首诗中,将自己比作神话中的大鹏鸟,他知道有一天他会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面对世人的不理解以至于冷嘲热讽,他不以为意。在这首诗中,“世人”“丈夫”就是暗指李邕,影射了李邕其实也是一个“世俗的人”。李白在最后特意提到了一个人“宣父”,这个“宣父”就是指孔子。像孔子这样的圣人都曾经感叹:“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李白有意将这位名士李邕和孔子“相提并论”,讽刺之情不可谓不深,揶揄之意不可谓不重。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李白的经典名句,许多人都将它作为人生迷茫时候的座右铭,而李白一生都在等待着这股“东风”,当他登上浪漫主义诗歌之巅的时候,成为诗坛最耀眼的那颗星辰之时,心中是否会泛起一丝惆怅?回想起年轻时的轻狂,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情景,他应该笑呢?还是应该默默留下两行清泪呢?如果当年李邕热情接待李白,提携后进,或许我们今天就看不见“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一千古名句,而看见的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