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标兵李占炳给学生三个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决定授予王倩等十名教职工南昌大学第二届“立德树人标兵”荣誉称号。

今天,小南要给大家介绍

第二届“立德树人标兵”荣誉称号

获得者李占炳

快和小南一起走进李占炳老师的故事吧~

立德树人标兵

李占炳

年,李占炳第一次跨入还没有完全建好的南昌大学前湖校园,作为新校区第二批学子,他满怀向往与期待。

年,李占炳端坐在白帆运动场学校办学周年发展大会的会场里,作为南昌大学一名教龄七年的青年教师,他充满理想与热忱。

李占炳(左二)参加学校办学周年发展大会留影

一直陪伴自己长大的梦想和七年在香樟树下的日日夜夜,催他回到这里,赓续情缘;朴素的使命感和自己于三尺讲台上的点点滴滴,浇灌着成长于此的小香樟们,不分日夜,多年不变。

给学生一个榜样:以身作则,勇往直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立志给学生一个榜样的李占炳也有自己的榜样——他的硕导和博导。谈起他们,李占炳仿佛回到了求学时的青葱岁月,正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那几年,为他如今完美诠释“榜样”二字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占炳在儿时就有了当老师的理想,不过在遇见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金立鑫教授后,他才更加明确了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金立鑫教授很严格,他的严格是对学生的,更是对自己的,李占炳非常认同这种态度。

在他眼中,老师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就是认真备课、好好上课。课前李占炳通常会不厌其烦地翻阅四五个版本的教材,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用“吊胃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他会问“一个怎么样的人”和“怎么样的一个人”有什么区别。学生们往往会被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吸引,而他上课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风格也在严格要求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李占炳在南昌大学读研时的硕导陆丙甫教授则是力量源泉。他在考博时,陆丙甫教授害怕他信心不足、压力过大,没有用过多言语进行安慰,只是说“大不了再坚持一年,生活费我来出”。陆教授的话总是朴实简单,却句句烙印在李占炳的心中,促使着他不畏挫折、勇往直前。

李占炳(左二)和硕导陆丙甫(左一)的合影

在执教生涯中,李占炳也遇到过困难:初上讲台时他对“现代汉语”的讲授深浅常常拿捏不住。由于学生认为自己会说现代汉语,根本没有必要专门学习;再加上这门课内容多知识杂,很枯燥,李占炳不敢讲得太深奥,怕大家听不懂,也不敢讲得太浅显,怕大家没兴趣。在上课效果逐渐变差、自己信心下降的情况下,李占炳决定回归学生的身份,去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学习该如何上这门课,还坚持每日看相关的课程视频……在不断地努力和尝试之下,他的状态渐入佳境,连续8次获得授课优秀奖(含提名奖),还先后获得“江西省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江西省首届普通本科高校金牌青年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南昌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等奖项。给学生一个榜样,李占炳坚持以课堂以细节来向学生展示自己是如何做的。

给学生一份自信:潜移默化、含英咀华

李占炳曾给其他专业的学生推荐一些中文系的讲座,但是大家的回应并不热烈,很多学生更喜欢实操性、指导性强的学术活动,不仅仅是外专业的学生有这种想法,本专业的学生亦然:现代汉语枯燥晦涩、汉语言没有谁不会、学中文就业面狭窄……不少的学生还未深入进行专业学习,就已萌生退意。

同为中文系的学子,李占炳很理解学生们的想法。他经常告诉学生们:“文学,学的是思考问题的条理性、深度性,学的是解决问题的大方法,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升华。”不仅仅是口头表示,李占炳在课堂上更是言传身教,诉说着语言学的魅力。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他会咬文嚼字地讲解“我父亲”和“我的父亲”的区别;他会让学生们讨论“是否要恢复繁体字”,学生们在一个个例子中,慢慢领悟语言学的魅力。

在上过李占炳的课后,外国语学院的陈臆安对“中文”、对“语言”的看法大有改观,对“语言学”有了新的认识,发现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它们的规则是相通的,并在专业分流时选择了偏语言学方向。中文系的车飞扬直言,在现代汉语课程中,把日常生活放在语言学层面去思考,给了她全新的体验,让她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上一门课的刘馨怡表示,现代汉语的学习不会结束,求知若渴,含英咀华是最佳方案。

李占炳讲授“语言共性与个性”

就业问题是中文学子的“老大难”。杨淳恺是李占炳带的级研究生,李占炳询问他的职业规划,并就此提出了个人建议。“老师当时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工作机会和岗位,让我深受启发,我觉得我很幸运能够遇见这样一位老师。”杨淳恺说道。“东边不亮西边亮”,每当学生问及就业问题,李占炳都是这样回答,“中文学生的就业面其实很广,考教师、考公务员、进企业等都可以,只要努力,其他都不成问题。”他经常鼓励学生拿出南昌大学学子的底气和自信,给他们打下一针针的强心剂。

给学生一份动力:对症下药、刚柔并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李占炳拿出手机,开始每日的规定工作——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