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们现在这个时代,对于演员、艺人来说,真的是几千年来最好的时代。在古代,伶人属于贱籍,被分在三教九流的下九流。虽然也有可能很有名气,但社会地位却是很低下,虽然也能赚到钱,但是在以读书为大的古代,三代以内都是不能参加科举的,基本就没了翻身的机会。
除了演员,也就是伶人之外,其他还有很多人群是不能参加科举的。比如说捕快,所以你别看武林外传里的那个邢捕头威风八面的,开口闭口就是什么“亲娘嘞,说不定影响仕途啊”之类的,其实这个行当压根就没有仕途,甚至于子孙后代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理论上比农民地位还低。还有什么四大名捕,这都是只能在文学作品里才会见到这么牛X的。
每个朝代对于科举的准入门槛都是不同的,隋唐的时候科举已经开始了,但因为依然存在着门荫之制和举荐制,所以普通人几乎还无法享受到科举的红利。宋代开始科举算是正式对白丁开放了,除了刚刚才说到的伶人和捕快之外,作为国之基石的“士、农、工、商”,前两者属于良民,可以参加科举,而后两者工匠和商人是不能参加科举,特别是商贾之人,在重农抑商的古代属于“贱籍”。
此外,囚犯、僧人、道士、女人(武则天时期除外)、犯忌讳的人(比如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都是不能参加科举的。“娼、优(伶人)、隶(仆役)、皂(衙役和仵作)”这四类人不光他们自己不能参加科举,连他们的后代也都不能参加科举。
还有一种是丁忧之人不能参加科举。“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丁忧”为祖制,儒家重视孝道观念,规定官员无论担任何种官职,父母去世后必须回祖籍为父母守孝二十七个月。至于期间解不解除官职,视情况而定,每个朝代也不同。官员都是如此,更别说
比如诗鬼李贺,第一次准备参加科举时父亲去世,他为父守孝三年不能参加科举。正当他三年后准备再次参加科举的时候,被人举报其父名叫李晋肃,晋”和“进”是同音,为避父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他就此永远的失去了科考的机会,所以才有了“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名句,最终郁郁而终。
而到了清代又出现了一个非常奇葩的规定:“冷籍”不得参加科举。就是说三代以内没有当过官或者三代以内没有中过秀才的人,也不能参加科举。这个规定就非常坑,导致科举在发展千年之后产生了倒退,几辈子清贫的普通寒门子弟再次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所以要想为国效力,历代的限制还都是比较多的,不像我们当今社会,只要家里的长辈没有犯过事就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能力去争取一份前程。
诗鬼李贺,命运关上了他所有的门,却忘了给他打开一扇窗
高考、的考生,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算啥水平?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起看古代毕业季有多繁华
历史上唯一被卖身为奴的公主,她和她的母亲一样命运悲惨
他是皇帝亲自下旨凌迟处死的采花贼,为得手竟裹三寸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