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推介洛阳与关中地区初盛唐时期地藏

洛阳与关中地区初盛唐时期地藏菩萨像分析

作者:王德路

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届硕士毕业生

指导教师:李静杰教授

*本文内容节选自作者的硕士学位论文《洛阳与关中地区初盛唐时期地藏菩萨像分析》,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地藏菩萨像率先于初盛唐时期有规模地出现在洛阳与关中地区,是影响深远的佛教物质文化遗存。本稿在系统实地考察基础上,利用考古类型学和美术史样式论、图像学方法,具体分析洛阳与关中地区初盛唐时期地藏菩萨像。

基于是否连带表现诸道人物,将所见遗存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没有诸道人物、内容简单、实例众多的一般形式地藏菩萨像(图1),以及与诸道人物连带表现、内容复杂、实例较少的特殊形式地藏菩萨像(图2)[1]。在考察时,一般形式地藏菩萨像侧重于整合分析,力图理清其发展脉络和规律,特殊形式地藏菩萨像侧重于纵深阐释,尝试挖掘其深层次意涵。

图1:洛阳龙门号窟前庭左壁29号龛像(笔者摄)

图2:崔善德造像碑阴上部像(采自《唐咸亨元年銘の碑像と地蔵像》,页43)

1、一般形式地藏菩萨像

现存一般形式地藏菩萨像基本为洛阳龙门石窟、彬县大佛寺石窟造像,各见有龛、24龛。龙门造像可分为主尊地藏菩萨,地藏、观世音菩萨组合,地藏(或地藏并观世音)、佛陀组合三种主要形式,并见有双地藏与七业道组合、地藏与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组合等其他形式。彬县造像可分为主尊地藏菩萨,以及地藏、观世音、佛陀组合两种形式。分别讨论各种组合像的体量、时空分布等基本情况,以及造型特征、施主身份及其造像目的等具体内容。

史载一般形式地藏菩萨像主要为出自四川法聚寺、善寂寺的两种放光灵应图像。本稿进一步梳理、扩充、澄清了文献内容,认为图像原本作者并非张僧繇,图像摹本流传时间、路径,图像组合、造型、材质、体量等具体表现,以及图像灵应现象等方面情况与现存造像存在联系。

2、特殊形式地藏菩萨像

在特殊形式地藏菩萨像方面,依据地藏菩萨与诸道人物连接方式,将所见造像划分为云朵式(图3)[2]、线条式(图4)[3]、云朵与线条综合表现三种形式,并以哥大藏碑和五道神像为切入点,解析图像内容及其思想意涵。

图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藏S号造像碑阴上部像(原图采自ChineseStoneSculpturefromtheSacklerCollectionsatColumbiaUniversity,p.50,线图笔者绘)

图4:洛阳龙门号龛像(采自《龙门石窟造像全集》,卷1图3)及其细部线图(笔者绘)

就哥大藏碑(图5),本稿分析了碑像造型特征、人物尊格和组合关系,阐明碑阴中部释迦佛涅槃像细节表现,理清碑阴上部地藏菩萨及其化身像内容,揭示碑像组合的思想意涵。由此认为云朵式地藏菩萨像旨在表现地藏化现诸道人物,随类救度无佛时代众生,云朵具备化现含义。

图5: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藏S号造像碑阳面(左)、阴面(右)(线图笔者绘)

就五道神像,本稿梳理了犍陀罗以及南北朝隋代、初盛唐五道神像内容,并厘清从五道神到地藏菩萨的形象与信仰发展线索。论证犍陀罗踰城出家浮雕持弓箭人物应为五道神表现(图6),旨在衬托释迦太子超脱生死轮回的智慧。汉地五道神处在五道起始端头(图7—图9)[4],控制亡者灵魂应所向道趣,关联因果业报、五道轮回思想,寄托施主希冀亡者免遭恶道苦难的信仰心理。初盛唐时期五道神图像形式被线条式地藏菩萨像承袭并继续发展,线条具有道路意涵。相应的,地藏菩萨于初盛唐时期开始继承五道神职能,并在晚唐以后正式成为新的冥间与轮回掌管者。

图6:巴黎集美博物馆藏犍陀罗2、3世纪踰城出家浮雕(笔者摄)

图7:樊奴子北魏太昌元年()造像碑阴下部拓片(采自《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精选》,图)及其线图(笔者绘)

图8:敦煌莫高窟唐景龙年间号窟主室前壁右侧壁画(采自LesGrottesDeTouen-Houang[Tome2],PL.CXXII)及其细部线图(笔者绘)

图9:巴黎集美博物馆藏初盛唐金铜卢舍那法界佛像(正面笔者摄,背面采自《中国仏教彫刻史論》,图版a)

注释:

1.[日]三上次男《唐咸亨元年銘の碑像と地蔵像》,《古美術》年总第18期,页43。

2.[美]LeopoldSwergold(思沃格),EileenHsiang-lingHsu(许湘苓),TreasuresRediscovered:ChineseStoneSculpturefromtheSacklerCollectionsatColumbiaUniversity,NewYork:theMiriamandIraD.WallachArtGallery,,p.50.

3.刘景龙《龙门石窟造像全集》,北京:文物出版社,年,卷1图3。

4.宗鸣安、陈根远《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精选》,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图。[法]PaulPelliot,LesGrottesDeTouen-Houang(Tome2),Paris:LibrairiePaulGeuthner,,PL.CXXII.[日]松原三郎《中国仏教彫刻史論》,东京:吉川弘文馆,年,图版a。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