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称谪仙人。他是盛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也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以及气势浩荡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同时,又不失风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
李白幼年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他自幼勤奋好学,而且广为涉猎。“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书法、骑射、剑术、弄刀、胡舞、胡乐、琴、棋等可谓样样精通。25岁时,李白带着报效祖国的一腔人生信念,离开四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但是长安人才济济,他第一次出游不得已落寞而归。但是他没有气馁,26岁时,机缘巧合的因为一次撞车事件,和在唐高宗朝当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婚后的李白还是按耐不住他那颗骚动的心,此后几年他仍经常外出漫游,十年漫游十年诗,所到之处,处处留名,渐渐的诗名远播,震动朝野,被被唐玄宗召入京,入仕供奉翰林。
“扬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初入京时李白也曾踌躇满志,要做一番大事,回报天子的知遇之恩。但由于他高傲自负,藐视权贵,遭到妒忌和谗言,以至于玄宗数次对李白的任命,都被杨贵妃和高力士阻止,最后还被逐出长安。
李白离开长安后到洛阳,与杜甫相识,过了一段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关于杜甫和李白的故事,还有一首诗至今流传:
礼拜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可见李白是多么自负和放逸不拘。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到东南避难,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庐山。当玄宗之子永王以复兴大业的名义请李白出山时,李白满怀热忱,毅然从军。可是,因为肃宗的猜忌,永王盛怒之下,一举攻占丹阳,后以图谋格局,反叛朝廷的罪名被镇压。李白也受连累入狱,被流放夜郎。正要西上时,遇朝廷大赦,放还。
李白的晚年辗转于宣城、金陵一代,漂泊困苦,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61岁时,史朝义包围宋城,东南地区告急,李白壮心不已,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年,李白病死于当涂。
李白一生创作了九百多首不朽的诗篇,其中最为杰出的有《蜀道难》《静夜思》《望天门山》《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除了诗歌,李白也以散文名世,现存的文章,有书、表、记、赞等六十多篇,都是历代文人学习的楷范。
纵观李白一生,他的思想人格直接继承了儒家思想,一生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但是李白是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所以他的一生,注定只能是诗人的一生,不过因诗成名,并成为一代诗仙也是实至名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