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 李栽培 >> 大诗人李白的没落之谜

大诗人李白的没落之谜

北京治疗白癜风皮肤病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44岁,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收获成功或正接近成功的年龄:经商的或许已经累积了巨额财富,做官的或许已经登厅望部,搞学问的或许已经有大部头的著作名世……

但是声名煊赫的唐朝大诗人李白的44岁,却不是这样。他不仅在这个年龄没有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反而走向了成功的反面,开始了没落之路。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这一年(公元年)的春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皇宫里的沉香亭举行宴会,一边观赏盛开的牡丹,一边看伶人表演歌舞。一时间牡丹花艳,贵妃人美,但那些陈旧的歌曲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玄宗于是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便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

皇命不可违。正过着“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日子的李白,就这样在醉酒状态下进宫了。在上台阶的时候,他忽然对玄宗的近侍高力士大声说:“脱鞋!”

许是被诗人的气势所震慑,许是为了不破坏皇帝的雅兴,反正高力士不动声色地附身照做,心里却暗生了刻骨的怨恨。

玄宗见李白已到,就命他现场作诗,交由伶人演唱助兴。好一个才华不世出的李白,他居然在沉醉未醒中领旨,却能挥笔立就出《清平调》三首。

其第一首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二首是: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三首是: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

这三首诗,不仅从时、空两个角度赞写了杨贵妃的美艳与享宠,还将牡丹、贵妃与皇帝三者巧妙揉融到一起,描绘出了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丰富意象,让唐玄宗看后高兴非常,龙颜大悦。李白的名声因此更加大了。

侍在一旁的高力士对此只能满面奉承,内心恨怒而不敢言,一个恶毒的谋划开始在头脑中盘旋。

后来有一天,杨贵妃独自哼唱起李白那天所做的第二首《清平调》,站在一旁服侍的高力士故作惊讶的说:“诶呦,我以为贵妃您对李白这个狂妄的家伙一定恨之入骨了,没想到却不是这样啊!”

杨贵妃一听很是诧异,“什么,恨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高力士此时才不紧不慢的回答:“他竟然敢把贵妃您比作赵飞燕,这可不是对您的侮辱吗?”

原来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名宜主,乃贫苦的平民、歌女出身,凭体态轻盈,据说能“掌上舞”,故称“飞燕”,号称汉朝第一美女。但因不孕无子失宠,恃宠而行淫乱于后宫,被成帝发现;又传和成帝之死有关,最后被贬为平民,被贬当日即自尽身亡。赵飞燕的事,经高力士如此这般、极尽渲染的一讲,杨贵妃自然对李白恨从心起。

很快,李白果因杨贵妃所进谗言,被唐玄宗逐出皇宫,开始了他人生没落之路。

高力士借刀杀人固然可愤,但李白自身的才华有余而学养不足,也不能不令人惋惜。他实在不该将杨贵妃与赵飞燕相比,尽管醉酒状态情有可原,但也暴露了他对史学攻读不深的短板。试想一下,如果高力士找准机会,将这番话讲给唐玄宗听,说李白于诗中暗讽他是汉成帝……天啊,估计李白的小命都不保了!

多可惜啊,因为一个学术上的冒失,而给操刀的小人留下了口实。李白的遭遇,似乎在昭示诸君切记:才华再高,也要把知识和学养的根基打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