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期七语文检测题七

A卷(共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棱镜(líng)粗犷(guǎng)发髻(jì)碣石(jié)

B.酝酿(liáng)黄晕(yùn)嘹亮(liáo)贮蓄(zhù)

C.静谧(mì)菜畦(qí)憔悴(cuì)竦峙(sǒng)

D.花苞(bāo)草垛(duò)窠巢(cháo)卖弄(lò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决别 嘹亮   疲倦不堪   呼朋引伴

B.水藻姊妹   水波粼粼   美不胜收

C.急躁 脊梁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

D.烘托 倾侧   接然不同   混为一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的干吗?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赶紧进入教室,楼道里人迹罕至。

C.他咄咄逼人,气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D.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4.下列各项中,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姑娘镰刀秋天精神

B.担心喜欢忘记追赶

C.提高外边碧绿我们

D.怎样自己咱们这样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顾顾:照顾。B.太丘舍去去:离开。

C.下车引之引:拉。D.去后乃至乃:才。

6.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B.尊君在不。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D.君与家君期日中。

7.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A.君子和家父约定在中午。中午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B.君子和家人商量在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诚信。

C.您和人家君子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你不到,就是没有信用。

D.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B.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感到惭愧,拉元方的手,想讨好他。

C.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无信”和“无礼”两点反驳。

D.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快乐、健康、勤奋好学的孩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请在谭嗣同的《潼关》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任选一首,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

,。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

桃树、杏数、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0.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文中春花和春雨的特点。(2分)

春花:春雨:

1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2.文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2分)

答:

13.写出上面两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理由。(3分)

答:

五、作文(60分)

14.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骄傲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全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三更灯火五更鸡”是什么意思?(2分)

答:

2.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郭伋不失信于童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⑤,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完毕。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及事讫    (及:等到)B.先期一日(期:日期)

C.诸儿复送至郭外(至:到)D.其为人若此(此:这样)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答:

(2)使君何日当还?

答:

5.郭伋的做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这段文字节选自(书名),作者是。(2分)

(2)选文中的“他”指的是,“他”是一个

的人。(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1题。(18分)

不要告诉别人艾小米

①咖啡馆里的自家烘焙糕点特别受小朋友的欢迎,经常有父母喝完咖啡后打包一块带给家里的孩子,或者干脆带小朋友一起来吃。

②父亲与男孩一起出现时,是中午,服务员刚上班。昨天下过一场春雨,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男孩戴着一顶深蓝色绒线帽,在这个流行“春捂秋冻”养生观的城市里并不显得突兀。

③男孩四五岁的样子,很活泼,边吃蔓越莓饼干,边与服务员聊天,他父亲站在院子里,大约因为只买了三块饼干而不好意思坐下。

④因为不是节假日,大家很自然地问男孩为什么没上幼儿园。“因为我要去看病。”他的声音十分响亮,像个真正的男孩。“什么病呀?”服务员随口问。男孩的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冲了进来,一只大手牢牢地按在儿子肩上。

⑤男孩抬头看着他的父亲,说“姐姐问我呢”,语气里充满了“我想说”。父亲注视着他的眼睛,坚定地摇头。男孩低下头,喝了一口免费的柠檬水,又吃了一口饼干,忽然语速很快地大声说:“爸爸说我病得很重,做完化疗还要吃中药,但我一点儿也不怕。”空气像滴在香草冰淇淋上的巧克力,瞬间凝固,男孩的父亲尽管努力克制,还是忍不住揪了一下他的耳朵。看上去轻巧,下手却很重,男孩明显被弄疼了,愤怒地质问父亲为什么打他,父亲显然不想当着我们的面解释什么,儿子更加愤怒,摘下帽子狠狠地甩在桌上,他的小脑袋露出来,上面覆盖着稀疏的毛发,头皮一块块暴露着,似乎在说我很痛。

⑥父亲的态度缓和下来,将帽子重新戴在他的头上,拍拍他的脑袋,男孩的气还没有消,他离开了椅子,狂躁地从房间这头走到那头。“等我长大了,也要让你尝尝挨打的滋味。”终于,他在父亲面前停下来,稚气的话语逗得人想笑。从他走下椅子,他父亲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他一秒,甚至连眼睛都没眨一下。此时,他闭上眼睛,短短几秒之后,睁开看着他的儿子,说:“一言为定。等你长大了,如果爸爸不听话,你也揪爸爸的耳朵。”

⑦我认真地看这位父亲,年纪大约35岁,粗黑的头发里夹杂着更粗的白发,背一只双肩包,包的两端已经磨破发白。或许是有一阵风经过,他在说到“等你长大了”这句话时,声音抖动着。

⑧店里来了别的客人,大家开始忙碌。父亲终于肯在桌子边坐下来。他将儿子拉进自己怀里,迫不及待地教育他“以后不要告诉别人”,声音不大,以为我们听不到。

⑨“为什么?”男孩在吃最后一块饼干。

⑩“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如果别人知道你跟他们不一样,就会瞧不起你。”大约这个答案的确听过太多次,男孩有些泄气,却没再问为什么。吃完饼干,他又喝了一杯水,父亲拉着他的小手走了。我们给父亲倒的水,他一口都没喝。

(11)“真可怜,应该送几块饼干给他。”一个服务员说。

(12)我摇摇头。谁愿意接受同情呢,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所有平常的人一样。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答:

8.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9.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品味下列语句。(6分)

(1)空气像滴在香草冰淇淋上的巧克力,瞬间凝固,男孩的父亲尽管努力克制,还是忍不住揪了一下他的耳朵。(从修辞的角度品味)

答:

(2)或许是有一阵风经过,他在说到“等你长大了”这句话时,声音抖动着。(说说“抖动”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

10.谈谈本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2分)

答:

11.请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答:

四、语言运用(12分)

1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躺在你怀里不觉得啥/离开你温存/才感觉害怕/守在你身边不觉得啥/目睹你辉煌/才知道你伟大/见多了喜事不觉得啥/盼回了亲人却热泪花花/听惯了呢喃不觉得啥/面对五环你声音最宏大——节选自歌词《祖国是我永远的家》

材料二:《战狼2》影片结尾护照上写道:“中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你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一位观众看了这部影片后表示:自己多年来放弃更改他国国籍,就是因为“心里知道,我的根在哪里,我就属于哪里”,加入其他国籍是不能给我这种安全感的。

材料三:下图是“中国好少年”大型活动——《少年强》的标志。

(1)你从材料一、二中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4分)

答:

(2)请介绍材料三中图标的画面内容和寓意。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4分)

答:

13.邻居王阿姨家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4分)

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