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入选福布斯榜单的女性,曾经也是一位绝

讲述/李丹阳主笔/丑丑

李丹阳,两个孩子的妈妈,网名“年糕妈妈”,智聪网络董事长。年9月,入选“福布斯中国50位意见领袖榜单”。

01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呢?

我是一个创业者,也是一个二胎妈妈。

大儿子年糕6周岁半,刚上小学,小儿子发糕一周岁零一个月。大家都叫我“年糕妈妈”,或者“糕妈”。

在社交平台上,有万妈妈在看我写的育儿文章。妈妈们说,我是她们的及时雨,总是能解答她们的育儿困惑。回到家,我爸却完全不认同我的教育方式。

他总说我对年糕太纵容了。

我会陪年糕聊天,认真听他说话,和他一起玩积木,打网球。但我很少会盯他的作业,周末也没有培训班,而是带他出门玩。

每天送他出门前,我们都会拥抱、碰脑门,互相说我爱你。

我爸很看不惯,他总说爱要放在心里,不能外放。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父母就应该严厉。

而我这个女儿,就是他教育成功的案例:

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奖状贴满一面墙;浙江大学临床医学本硕连读;30岁创业成功,如今管理一个四百多人的团队。

爸爸为我骄傲,也深信,这一切和他从小对我的高压教育是分不开的。

有一次聊天,我说我小时候缺乏安全感。我爸说,不会啊。我说我小时候很缺爱,我不知道你们爱我。他说怎么会啊,这怎么会不知道?

我特别想问: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呢?

02我就是小镇做题家

小时候,我一直相信,只有成绩好,才配得到爸爸的爱。

年,我出生在衢州,爸爸是公务员,朝九晚五,负责我的功课和生活。妈妈没有工作,从义乌进一些小商品摆地摊。

我们家周末的一项常规活动,是爸爸带我去妈妈的摊子帮忙,在那儿消磨半天。

他们人生全部的意义和希望,都在我身上。

爸爸对我期望很高,就连骑自行车载我回家路过一个工地,他都会告诉我:造桥或者建房,打基础很重要。你现在正是人生打基础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学习。

小时候的我

童年记忆非常深刻的那个夜晚,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描述它。

年的5月。这是小升初大考前夕,我们每天都在密集地刷试卷。

班上五十多个同学,我的成绩基本能排在前十。那次数学偏偏没有考好,班上24个满分,我只考了86分。

不知道是怎样回到家的。

到家后,照例掏出试卷,递给爸爸,不敢抬头看他。

我能想象此刻爸爸的脸色有多难看。

“啪——”试卷砸在我身上,又掉在地上。爸爸劈头盖脸的骂声在耳边炸响。

天光暗下去,暮色越来越深,终于全黑了。骂累了的爸爸,打“你赶紧回来烧饭,今天我不想烧。”

那天起,我就知道一件事:

我承受不了爸爸的失望。

我不能考砸。

我必须,努力再努力。

最近看到一个词,叫做“小镇做题家”。

这不就是我吗?从童年到青春期,我都在一个人苦闷地学习。

学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我唯一能确定做得好的事。

小升初,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衢州一中。

初中还是有考砸的时候。那一次,我写了一封忏悔信,和考卷一起放在家里餐桌上给爸爸。

我在信里,沉痛地分析自己考试失利的原因、郑重地承诺要更努力。

然后,我回到自己的房间,泣不成声。我甚至都没有勇气当面看着爸爸打开那张试卷。

那一次,爸爸没有骂我,当然,也没有安慰我。我是带着眼泪睡着的。

我变成了别人家口中那个“学习从来不用家长操心”的好孩子。

高中住校,晚上熄灯后我会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

周末回到家,学习太晚,父母催促睡觉。我关上门,用毛巾把所有漏光的地方全堵上,继续学习。

年7月,我以分的高分,考上了浙大。

爸爸在衢州大宴宾客后,又回老家义乌摆了好几桌,亲戚朋友都夸我争气、夸爸妈有福气,那是我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好像考上了浙大,我的人生,就再也没有什么可愁的了。

03那些光照进来的地方

浙大这个目标,也是爸爸给我定的,早在我小学毕业时就定了。

那年暑假,为了奖励我小升初考得不错,爸妈带我到杭州玩了一趟,还特意把浙江大学作为重要一站。

那天到浙大玉泉校区时,天已经黑了,校园很安静,我们一家三口在夜色中围着浙大校园认认真真走了一圈。

那时起,爸爸就常说,以后你要考进浙大。

名校,离家近,这是他们能为我想到的,最好的未来。

后来我说,我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和爸爸对抗的历史,朋友都觉得不可思议,“你哪里对抗了,你爸要求你的,成绩好,考浙大,读医科,你不是都做到了吗?”

也许是吧,在父母眼里,我就是那个好孩子: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乖巧听话,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一张一张的奖状拿回家。

但,苦闷的求学生涯里,我身体里还住着另一个人,她自卑、敏感、孤独,渴望被珍视,却一直被忽略。

高中时期很自卑,只穿男性化的衣服

高二的时候我有一百多斤,很自卑,总是买真维斯最大号的T恤和最肥的裤子穿(那个T恤实在是大,后来我爸当睡衣穿)。

偷偷买了减肥书,看各种美容的偏方,翻到要看的那一页,藏在课桌抽屉里,每天做那种号称几个动作就能快速减肥的动作。

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头发太蓬松,影响颜值。中饭不吃,偷偷攒了钱,逃课去做离子烫。

那时候网吧流行,我也去通宵聊过QQ,只是想赌气似地证明:反正,你们要的不就是成绩好吗?给你们就是了。别的事情我自己做主。

学校组织的一场暑假游学活动。一个高二的学弟全程都对我照顾有加,还说我长得很漂亮。

他的一句话,把我整个人都点燃了。

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漂亮,很少有人赞美我。

他的肯定的眼神,让我开始有勇气穿女性化的衣服。

于是,高三那年,学业最忙的时候,我谈了一场轰动全校的“姐弟恋”。

我慢慢知道,我心里那个想要填上的洞是什么,我渴望自己被认可,和成绩、别的什么都没有关系的,只因为我这个人而存在的认可。

04最重要的两件事,我都没有听父母的

大学填志愿,我想学新闻。

高中时,我就对写小作文这件事有异常的热情,语文老师让每周交周记,我总恨不得一口气写个好几篇。

但爸爸坚持让我填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7年,这样考分一分都不浪费。

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那时候我心目中最向往的职业女性形象,是杨澜、柴静、张泉灵……

大一结束,想转专业,爸爸不同意。

年7月,终于熬到硕士毕业,好像只有做医生一条路了。

就像早早被预定的浙江大学一样,父母在家对面给我买了房子,盘算好医院工作,在本地结婚生子,他们替我带孩子,我每天晚上还能回娘家吃晚饭,再散步回家……

富足安稳,风雨不侵,这是他们能为我预设的,最好的人生了。

结果,我积攒了十几年的叛逆劲儿,爆发了。

三方协议签订前夕,林威说:“你为什么觉得只能当医生呢?全世界的工作你都可以找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已经成年了,我可以不用再听父母的安排。现在的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真实的心意来活,做自己喜欢的事。

从此,医院的招聘信息。

林威是我那时的男朋友,后来的老公。

我们是在大学的选修课上认识的,他的老家在江苏南通。

我留校读硕士,他拿到了宝洁的校招offer,成了一名职业经理人。

那一年我25岁生日,他陪我去了香港迪士尼。

在花车游行的队伍里,热热闹闹的人群里,他专注的眼神让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公主。

这种确定的、被爱的感觉,对我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林威在工作上很进取,进入了一个快速的上升通道,而每次他拿到一个新的机会,都意味着要在公司体系内迁移去一个新的城市,我毕业时,他正好在天津。

为了和林威在一起,我选择进了一家保险公司做核保员,也算是和医学沾边。

我下定决心,要追随这份爱情。

爸爸坚决不同意。

冷战了一段时间后,我给爸爸写了一封长信。信中最后,我写道:

“感谢爸爸一直以来这么爱我,为我付出这么多。如果真的爱我,就请成全我,因为我真的很爱他。”

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就业和婚姻,都是我自己做的决定。

按照乖乖女标准长大的我,终于不再听话了。

05结婚生子,是幸福的终点吗?

年,在苏州,我们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三室两厅。

这三年间,我跟着林威,从天津、到南京,最后到苏州,搬迁了三个城市。

每次去一个新城市,对他来说都意味着一次晋升,对我来说,则是放弃职场上的积累和机会。

但我非常满足。

当初裸婚时,办公室里的大姐说:“房子都没有你就嫁了?”

我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嫁的是人,又不是房子。”

他真的非常努力,我们胼手胝足,一点点建设起了我们的家。

房子、车子,该有的一样样有了,拿到房产证时,我还发了个朋友圈,写着:

这种尘埃落定的幸福感几乎要让人落泪。

我筹划的幸福生活仿佛就要锣鼓喧天地开始了,就差生个孩子了。

每天下班回家穿过小区广场,看到推着婴儿车的妈妈,我都眼馋得不行,在我看来,那就是幸福的完整图景。

终于如愿怀孕时,我给肚子里的孩子取名“年糕”,等孩子出生,我的名字就叫“年糕妈妈”了。

我期待的人生下一个阶段,就是逃离让我各种不顺心的职场,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成长。

这是我畅想的完美人生。

孩子的到来,将是我幸福生活的最后一块拼图。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残酷挑战才刚刚开始。

怀年糕时

06我在手术外爆哭

年4月,年糕出生了。

逃离了职场,我才发现,真正的生活,远比职场更难。

年糕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是个睡渣(不好好睡觉),一觉只能睡25分钟。除了抱着他走啊走,我什么也干不了。

晚上尤其难熬,黑夜如此漫长,天仿佛永远都不会亮。

我陷入了产后低潮期,动不动给父母打电话,在电话里哭。

婆婆赶来给我做很多好吃的菜,我却赌气地说,你不就是希望我多吃一点、把你的孙子喂得胖一点吗?

婆婆被我气走了。

年糕2个月大时,筋疲力尽的我只能回衢州请父母帮忙。

爸爸头疼,去医院检查。拿结果那天,晚饭聊天的时候,我爸没绷住,一下就哭了,说自己肿瘤复发了。

十年前,爸爸曾得过脑部肿瘤,年做过开颅手术。

妈妈也哭了,她是传统的小镇家庭妇女,什么事都听爸爸的,一辈子没有自己拿过主意。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没有哭的权利了。

轮到我当他们的依靠了。

我故作镇定地说,没关系,我给你联系做手术,我们到杭州去。

去杭州做手术的前一天,爸爸说,“给我和宝宝拍个照片吧,万一……”。

我知道他没说出来的后半句是什么。

外公抱着年糕

到了浙二,医院对面的旅馆开了个房间。白天妈妈帮我带年糕,医院照顾爸爸,年糕饿了,妈妈就打电话通知我过去喂奶。

一边是病床上的爸爸,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往往疲惫地结束一天时,等待我的,是更疲惫的夜晚。

直到爸爸被推进手术室后,我在门外坐下来,眼泪才无法抑制地流下来。

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上有老下有小,两头都要照顾又很无力的那种绝望。快要溺水了,在水里拼命挣扎,却什么都抓不到。

年糕外公外婆

07只能靠自己

万幸,爸爸的手术很成功。

妈妈陪他回家休养,我和孩子回苏州,回到了一个人带孩子的轨道上。

林威又完成了一次晋升,30岁的强企业总监。他的世界越来越大,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出差。

而我的世界,缩小到只有这三室两厅,我的喜怒哀乐,像绳索一样牢牢套在老公和孩子身上。

每天抱着孩子送他出门上班,我都有深深的失落和恐惧。

我非常非常依恋他,每天都盼着他能早点回来。

一个人在家对着孩子,我很容易胡思乱想,甚至盯着林威的朋友圈,把给他点赞的女同事当成假想敌。

终于等到他下班回来,他已疲惫不堪,我却拉着他滔滔不绝,有太多想要宣泄的负面情绪。

嫌他下班回家晚,把他赶到书房睡,却又对他充满抱怨。

他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上班每天单程要70公里,往返公里,依然坚持每天回家陪我们。周末也总会规划着带我出门放松一下。

但人生就是这样,有些路,你注定得自己走出来。

家庭日

年糕三个月大,那天林威要连夜开车去上海出差,他担心我太辛苦,想陪着我把年糕哄睡了再走。

偏偏那个晚上,年糕一直闹觉到夜里11点多,实在太晚了,他不得不出门了。

对着孩子,我已经疲惫到没有任何办法,他哭,我也哭。

我只知道,这一切必须要改变了,而且,只能靠我自己去改变它。

第一件事,着手调整年糕的睡眠,把自己解放出来。

我拿出怀孕时买的《睡眠圣经》,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和实操方案。那一刻,曾经那个埋头苦读的学霸又回来了。

一天改变一点,两周后,我终于把年糕的睡眠调到每天七点半就睡觉。

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发到妈妈群里。

这是我孕期就加入的新手妈妈群,妈妈们喜欢在群里转发各种育儿知识。凭着医学生的本能和知识储备,我能看出其中有很多不靠谱的地方。很多问题,在社交网络上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那会儿,我几乎翻看了当时在书店能找到的所有育儿书,看到知识点有冲突时,我会像读书时那样上外网翻论文,自己寻找答案。然后,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讲解分享给群里的妈妈们听。她们听后,都说:

你为什么不自己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