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印象中的宋朝女性是什么样的呢?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宋朝女性是这样的:裹小脚、学女工、温婉闺中、很少接触男子……但,凡事都有例外,今天,我就给大家说一位与上文品格毫不搭边的宋朝女性,这个人就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对于不了解李清照的人,恐怕很难把赌博、喝酒、坐牢与李清照联系在一起。说到这,有人会说,李清照赌博赌得很雅,所以,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赌博,就算非要说是赌博,那也是“雅赌”,因为她不赌钱,赌的是茶,而且只和自己的丈夫赌。具体步骤是这样的:二人饭后,两人来到书房,先把茶泡好,然后,其中一人提出书中某一个典故,另外一人要说出典故出自哪本书的哪一页,甚至是要说出哪一行,赢的那个人就可以先喝茶。如果这也算是赌博的话,那李清照的赌博还真算得上是雅赌。
说到这,明眼人都看出了这只是李清照与夫君之间的小游戏,是无伤大雅的闺房之乐。李清照的记忆力非常好,因此,在玩这类小游戏中,通常都是她赢,她的丈夫所扮演的,更像是哄妻子开心的角色,因而,李清照经常被夫君逗得连茶都端不稳。所以,这真算不上赌博。
事实上,要真论起赌博,李清照其实是高手,她自己都说: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自己天生喜欢博弈游戏,一玩起来就废寝忘食。
说到这,也许会有人问:“那李清照玩什么博弈游戏呢?又是怎么玩的呢?”事实上,当时流行的各种赌博玩法,李清照不仅熟悉,而且还玩得特别溜儿,赢多输少。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北宋与南宋两个朝代。南渡之后,李清照与丈夫精心珍藏的许多书画、金石都丢失了,那些年少时期玩耍的赌具也没有幸免被丢失的命运,后来,百无聊赖的她,干脆把一种叫做“打马”,的游戏改了规则,并且,写下了流传至今的《打马图经》。如今的人们之所以能够知晓宋朝时这种游戏的玩法,其实,都得益于李清照的这部著作。
在为《打马图经》作的序中,李清照说:
“夫博者无他,争先术耳”。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虽然是一种游戏,但仍然能够让人感觉到一股凛然之气,相较于当时步步退让的南宋朝廷的做法,真是让人感觉到无限的唏嘘。
而也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够说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句子。这样充满着个性和才情的女子,其实,她对爱情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说起来,李清照的爱情也始于她的词作。
李清照出身于山东的一个书香世家,小时候,与祖父母在老家生活,六岁时,被已经在朝中为官的父亲李格非接到汴京生活,那时,李格非与苏轼门生来往密切,因此,也被人们称为“苏门后四学士”。而李清照也因此有向京城名士学习的机会,她的天赋很好,虽然是深居闺中的女子,但却很早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与见识,她在少女时期创作的词作《如梦令》中的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他的父亲在朋友圈、乃至京城文坛中,都小有名气。
说到这,有些人不免好奇:“究竟什么样的男子才能入李大才女的眼?才能获得李清照的芳心呢?”很多人认为,李清照在《点绛唇》这首词中所提到的、那位在她家做客时,惹得她回头去看,又怕被人发现,因而,只得装作在嗅青梅香气的人,就是她的第一任丈夫,赵明诚。
赵明诚赵明诚,据说是李清照哥哥的好友,他同样才气过人。赵明诚年纪轻轻就已经在金石鉴赏界小有名气,因读过李清照的词,因此,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才女心生爱慕,随后,请自己在朝为官的父亲代为提亲。
我们如今再回头看这两人的结合,都不得不感叹世间缘分的奇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宋朝,虽然女子13岁就到了合法的结婚年龄,但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一般女子都会在18岁左右结婚。赵家向李家准备提亲的时候,正好是李清照十七八岁的年纪。从年龄上看,二人是很般配的,然而,若从北宋末年的官场派系来说,是不合适的。因为李清照的父亲属于旧党成员,而赵明诚的父亲则是新党成员,一般情况来说,这门亲事是成功不了的,但,偏偏在这一时期,刚刚亲政不久的宋徽宗想要调和朝中的党争,提倡两党中的朝臣能够消除彼此间的矛盾,这让当时如火如荼的党争暂时告一段落,也正是因此成就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姻缘。
此时的赵明诚正在太学读书,是朝廷未来的官员。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能回家,与新婚妻子李清照团聚。那时候没有电影可看,也没有爆米花可吃,因此,赵明诚就在每次放假回家前,先去相国寺要一些金石、书画和一些瓜果小吃,然后兴致勃勃地回家,与李清照一边吃零食,一边与李清照鉴赏他带回来的金石和书画。如果没有钱花,就把衣服当了,等家里给了生活费,再把衣服赎回来。
二人的小日子过得像极了如今的大学生谈恋爱:二人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而且二人的每次相见都充满了新鲜感,二人在一起的时间短得都发现不了对方的缺点。在赵明诚的眼中,比自己小3岁的李清照就是自己最理想的爱人:二人在卧房中可咸可甜,在书房中心有灵犀。偶尔,李清照还会展现出稚气未脱的少女情怀,问赵明诚,是花美还是自己美。在二人别离的日子里,新婚燕尔的李清照深深感觉到忧伤,每到这个时候,李清照就会进行雅赌,以此来打发时间,如果玩乏了,就会喝点儿小酒。
婚后的一切,是那样的自然恬淡,李清照沉醉在其中,体会着相思的淡愁,咀嚼着爱情的甜蜜。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宋徽宗放弃了对官员矛盾的调和,从此,朝廷开始公开排挤元祐旧臣,李格非因是元祐党人而被罢官。李清照因此曾向自己的公公赵挺之求援,但因身处官场,有太多的无可奈何,赵挺之也终究逃不出权力斗争的漩涡,没过多久,他自己也被罢官回乡,郁郁而终了。至于后来在官场发迹的表妹夫秦桧,恐怕李清照从来不曾将其放入自己的视野之中,因此,也就谈不上让他为自己做事。
在此之后,赵家的3个儿子相继被贬谪,因此,赵明诚回到了原籍山东青州。然而,这件事对于李清照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呢?因为李清照终于不用承受与丈夫聚少离多的相思之苦了,终于可以与丈夫长相厮守了。
在山东老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李赵二人大部分时间都沉醉在甜蜜的二人世界之中,对金石的研究,成为了二人共同的追求。他们把书房叫做“归来堂”,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这个名字的来历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其含义就是:房间虽然小,可是,我的内心是满足的。这个时候的李清照,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沉醉在爱情中的李清照,包容着赵明诚的小习惯:存书要锁起来,如果想看要登记、洗手,李清照实在受不了这些繁琐的规矩时,宁愿自己买书看,也不与因此心生嫌隙。
互相恩爱的日子,二人享受了13年。在此期间,赵明诚基本完成了《金石录》这部学术著作,而李清照也写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词论。
此后,朝廷对贬谪官员的政策有些松动,赵明诚偶尔有公干,聚少离多的日子又开始了,为抒发自己的相思之苦,李清照开始给赵明诚写词,词中写满了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收到妻子寄来的词作,赵明诚也是赞叹不已,赵明诚提笔想要以同样的方式给妻子回信,忽然,脑子里产生了想与妻子的才华一决高下的念头,于是,便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写出了五十首词,然后,把李清照写的词夹杂其中,拿给好友陆德夫品鉴,陆德夫品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后,赵明诚不禁哑然。原来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由此更钦佩妻子的才学。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年),朝廷起用赵明诚担任莱州知州,李清照并没有与丈夫同行,一直到同年八月,李清照才从青州赶赴莱州。其实想想这其中的原因,也许并不难猜,这时的李清照已经37岁了,结婚将近20年,但是却一直没有子嗣,在那个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这已经是赵明诚休妻的正当理由了,所以,接下来的故事很俗套,也许李清照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经历色衰爱弛,从未想过自己那位集才华与风雅于一身的夫君有一天也会流连烟花场所,对此,夫妻间的不开心是一定的,矛盾必然的。
《金石录》然而,尽管夫妻间的情分出现裂痕,李清照仍然觉得两人在心灵上是连接在一起的,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他们有共同的回忆,那份回忆是真实发生过的。因此,李清照依然帮助赵明诚完善着《金石录》,但二人的感情还是一天淡过一天。从此,李清照的词作中关于“饮酒”的内容大幅度增多,想必肯定是李清照借酒浇愁。
靖康之变后,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建炎三年(公元年)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谋划叛乱,此事被赵明诚的下属察觉,并向赵明诚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于是其下属自行布阵,以防不测。到了晚上,王亦果然造反,所幸被已有准备的下属成功击败,到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李清照得到消息后,为丈夫临阵逃脱的行为感到羞耻,这次虽然二人也没有争吵,但是,往日的蜜里调油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此,李清照冷淡并且疏远了赵明诚。此后没多久,赵明诚就染病身亡了。
丧父后的李清照,在悲痛之余,为了保住亡父与自己从前所有的藏品,辗转流离于乱世。一个中年弱女子,经历了屈辱、经历了丧夫、经历了数次家产的丢失,经历了种种坎坷之后的李清照,她只能在酒中寻找温暖,用酒精来麻痹自己,麻痹自己的忧伤。在此期间,李清照的词作所写的饮酒,几乎是篇篇饮醉,最终,李清照投奔了亲戚,这才安定了下来。
后来,李清照又经历了一段不成功的婚姻,为了摆脱第二任丈夫,她不惜被投入监牢。
然而,李清照越是经历磨难,越是年老,她就越怀念自己年轻时与赵明诚的甜蜜时刻,记忆中的赵明诚曾经是多么完美的爱人啊!
李清照塑像李清照七十多岁时,她曾经想把自己一生所学传授给邻家一个姓孙的小姑娘,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当她把想法告诉小姑娘时,这个小姑娘却说:
“才藻非女子事也。”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年),73岁的李清照在居住了20年的临安城去世。李清照的后半生,没有赵明诚的陪伴,她依旧可以作词和饮酒,只是她的人生乐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