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起一个好名字来拯救一个姓氏

最近江南易林时不时在网上看到有人问类似的问题,比如:如何起名拯救某个姓氏?提问者的潜台词是说,有些姓氏本身比较难起名字,如何有效地为这个姓氏起一个好名字。

最典型的、最广为人知的难起名字的姓氏是吴、贾,其次是史。因为吴和无、贾和假同音,带有否定意义,稍不注意就会起到一个很尴尬的名字。

赵钱孙李很好起名,比如古人喜欢用的名字,李有才,赵有德,换成吴姓就变成吴有才,吴有德了。

记得是去年还是什么时候,朱逸群“、“杜子腾”、“史珍香”这些名字刷遍了网络,让人忍不住喷饭。

古典小说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水浒传》中所谓的智多星吴用,江南易林忍不住借此机会吐槽一下。

吴用这个名字起得相当的垃圾——可能施耐庵本义就是想讽刺他吧。江南易林认为吴用的爹妈有先见之明,吴用确实很没用,既不会排兵布阵,也不会掐诀念咒,更不会给谁发一个锦囊妙计。他同诸葛亮相差十万八千多里,他骨子里只是一个小肚鸡肠、阴险歹毒的落魄书生,只会出一些损阴丧德的诡计、毒计来陷害忠良、把人逼山梁山。

类似像吴、贾、史这样的姓氏,该如何起名才能避免尴尬、拯救这个姓氏呢?

第一点:避免使用吉利含义很强的字

比如姓吴的朋友,你就别用福、德、财、富之类汉字了。

第二点:尽量用含义偏向中性的汉字

这种例子其实很多,姓吴的历史名人不少,好名字也不少。

比如大泽乡起义的吴广、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画圣吴道子,还有吴三桂、吴敬梓等,这些名字中的字,比如广、起、三桂之类,没有太明显的大吉的含义,比较中性,听起来也不会太尴尬。

第三点:反其道而行之,借用其谐音

还是拿吴姓来举例,写过《血酬定律》的著名学者吴思的名字就很好,吴思,谐音无私,大公无私,很好地借用了无的谐音。大家要知道,带无的词语或成语也有吉利的呀!

还有《盗墓笔记》中的主人公吴邪,无这个字有否定意义,邪这个含义不太好,无邪放在一起就不错了,天真无邪,负负得正吗。

马三立老先生有个相声中举了两个吴姓的好名字:吴自来,吴自有,多好的含义!没有对吧,没有可以自己来、自己有!

当然了,话虽如此,给吴、贾、史等姓氏起名,的确很难,要比普通姓氏起名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死更多的脑细胞。

本质上来讲,起名字是汉字组合的智力游戏,也是一种汉字组合的艺术,想起到一个好名字并不容易,除了需要周易专业知识根据八字补五行之外,还得充分考虑名字的发音、字形和含义,要求起名者有一定的文学功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