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一首狂诗,使李白望尘莫及让我们也

前言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当中,我们可以看传统文化当中无数浩如烟海的巨作。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着属于一个朝代典型代表。在盛唐时期,由于国力的昌盛以及统治者开放包容的态度,盛唐涌现的无数才华横溢,具有创造能力的诗人。

在这些诗人所创作的诗歌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创作的大部分是积极昂扬向上的盛唐的诗歌,大多具有少年人的朝气,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由于唐朝在其她藩属国当中的领导地位,这让唐朝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民族自豪感当中。

其中如果要说盛唐时期,哪一位诗人最为浪漫与狂放的话,作为诗仙的李白是诗歌狂当中的典型代表。有许许多多的狂妄无惧的诗句都是出自于李白之手,但是你知道吗?曾经武则天在称帝时也写下了一首诗,这一首诗被很多的人誉为大唐第一狂诗,那这一首连李白也追赶不上的诗歌到底是怎样的呢?真的是如此狂吗,还是因为武则天的帝王身份而对她进行了一定的褒扬呢?

李白与武则天的狂

李白在诗歌当中有着极高的造诣,有不少人对李白都有这样的评价,认为李白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从这些评价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成就是极高的。李白在诗歌当中所表现的狂,也大多是属于名士的疏狂与高傲。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1位女皇帝武则天的狂与李白不一样,武则天的是女皇的霸气,表现出来的是胆识过人,敢于挑战男权。在那样一个封建的男权时代,一个女子能够公开称帝登基,本身就表现的一种狂的表现。从某种程度来讲,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的武则天所表现出来的狂,确实是比李白所有的诗更具有狂气。

武则天

武则天出生于公元年,由于父亲是唐朝一位大功臣,所以在武则天14岁的时候,就通过选秀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得到太宗过多的宠爱,根据武则天晚年的回忆,自己与唐太宗李世民相处的时间很少,虽然自己曾经在驯马一世当中曾获得了李世民的夸赞,但是自己当了李世民12年的才人,地位却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在武则天所提起的驯马一事当中,当时李世民有一匹马叫做狮子骢,这一匹马膘肥体壮且任性肆意,没有人能够驯服,武则天当时刚好在现场,于是她就对李世民出了一个计策,告诉李世民只要有三样东西,她就能够驯服这一匹马,第1样东西就是铁鞭,用铁鞭来抽打这匹马路,如果不服就采用第2样东西,就是铁棍,用铁棍来打敲它的脑袋,如果又不服就采取第3样东西,那就是匕首,用这把匕首来割破她的喉管。

因为如果经历了几次敲打,她还不听自己话的话,那么这一个东西被自己所用,只能毁灭。李世民在听完之后夸赞了武则天的志气,但之后却没有对武则天有过多的青睐。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深感寂寞与当时的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

七年后,当李世民病重驾崩,武则天按照惯例与其她没有子女的妃子一起进入感业寺带发修行,但是与其她妃嫔不同的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一直有着牵扯。在李世民逝世后的一周年中,李治作为新任皇帝要为李世民的周年纪日感业寺烧香。在进入感业寺之时,李治与武则天相认,两人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武则天

当时没有孩子并且不得宠的王皇后看到两人的表现之后,就做出了一件让自己十分后悔的事情,便是主动要求李治将武则天纳入宫中。

当武则天进入宫中之后,武则天利用其心计、谋略迅速的打败了当时颇受恩宠的肖淑妃,获得了李治的宠爱。之后为了能站稳自己的脚跟,武则天更是功于心计,心狠手辣。为了扳倒王皇后,武则天将自己刚生产一个月的长女亲手杀死。

并将这一罪名嫁祸给王皇后,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李治勃然大怒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为了能够彻底的打倒王皇后,武则天更是散播谣言说王皇后与其母行厌胜之术。知道这一件事情之后李治对于王皇后更加的厌恶。

为了进一步走进李治的心中,武则天开始在政治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李治能够在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首大臣拥有较大势力的局面当中撕破一条口子,巩固自己权力,打击了元老大臣的势力。成为了李治政治上的战友。

可能这是因为这样一步一步的交流与意外之喜,李治对于武则天越来越上心之后,更是萌发了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心思。不久在诸多大臣的支持之下,李治终于做出了行动颁布了诏令。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了废人,将武则天立为了皇后。正因为她这一举动,严重的打击了关陇贵族的事例,让皇权开始逐渐的集中起来。

好景不长到了公元年,李风疾发作,不能够处理国家大事,便有武则天代劳。这样一来便给了武则天更多的接触政治的机会,终于在公元年武则天利用其政治才能,自立为帝建立了武周。

狂诗出世

在武则天登基没多久之后,她就写下了这一篇认为是狂过李白的诗--《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这一首诗总共只有20个字,内容也十分的简单,全诗大意是:我明天要去御花园,现在你们马上去通知春神。今天晚上百花必须开放,不要等明天天亮了再开。

从诗歌的意思来看,我们可能无法看到武则天的狂傲在哪里,也无法理解到她这一首诗是如何狂过李白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看一看武则天这一首诗当中的狂。

1、政治角度

武则天在写这一首诗的时候,是她刚登基称帝的第2年里,由于有一些大臣不满意女子称帝这一局面所以意图造反,他们以百花盛开为名,邀请武则天去观赏花朵。而实际是想要夺得天下。武则天当时也明白这一些大臣的意图,便将计就计应了他们的邀请。

等到武则天众人来到神都苑之后,武则天做了一曲气势恢宏雄浑壮阔的催花诗,在众臣子看到百花盛开的奇景之后,都认为这是上天的意思,认为武则天是真正的天命之子,所以就都不敢轻举妄动,就这样武则天兵不血刃的平息了一场阴谋。

2、更加的大气

武则天诗歌当中的大气与李白的大气,由于两者身份的不同有着明显的差别,李白诗歌当中的大气蓬勃,是其意象的选取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往往有着上下纵横,在这一种时空交换之间给人大气的感觉,能够写9天的揽月也能够下到湖泊与海洋。通过描绘一些日常生活当中难以见到的景象,让印象更加的特殊奇特,由于意象本身的非同一般所以磅礴,所以塑造了李白诗歌的大气磅礴。

而武则天的诗歌由于其帝王身份的不同,其意义上的选取也不同,武则天的诗歌不写山不写水,只写寻常不过的赏花之事,却能够给人一种磅礴大气之感,一种原本是秀气之事,却在武则天的诗歌当流露出了帝王的霸气,武则天在诗歌当中不管自然的规律直接下令让天神吹放花的开度。而这一种不管不顾,正是帝王的自信与自负。

3,更加具有底气。说到底李白是想要得到皇帝的认可的,在他的心中自己明白自己身份上的不同,所以虽然在诗歌当中曾经写到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样的诗句,但是其内心当中还是渴望被朝廷认可,深受君主赏识的。

表面上不重视功名利禄、内心旷达、豪迈大气,其实的确是一种怀才不遇的不甘心,如果能够真正得到帝王的赏识,又怎么可能在帝王的传唤之下而不接受呢?之所以要发出这样一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感慨是为了表现其屡次被拒的愤懑。

这样看来在李白的诗歌就中就多了一种不理智的幼稚情绪,而武则天的这一首诗歌却是以一种平常的语调来下达命令,即使是违背自然规律,即使是一种无理的要求,即使是让所有的花朵都在腊八这一时节开放,这种在日常生活当中,在正常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通过武则天的下令让我们觉得似乎也是存在的可能的。

正是用这样一种平静的语气去下达命令,让宫女去传达自己的命令,命令春神去开放所有的花朵,才让我们更加感觉到了武则天的帝王霸气。

4、具有杀气

李白的诗歌当中即使有困顿之时,大多的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而武则天所写的这一首诗却有着一种肃杀之气。众所周知,在冬天的时候很少有花的开放,武则天却写“花须连夜发”。这就表达了其专制与独裁,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从这儿看就看到了武则天的果断与狂妄。

总结:

当然,每一个人对于诗歌都有不一样的评价,可能有部分的人认为武则天的诗歌比李白的诗歌更加的狂妄,也有一些人认为李白的诗歌才是最好的。可是不管结果如何,不得不说,武则天在这一首诗歌当中确实流入出了她的大气、底气和杀气,也流露出了她的王者霸气,身为女子却又如此志气着实不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