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有一座著名的古建筑,名叫八咏楼,为南朝名士沈约所创建。沈约是齐、梁两代文坛的领袖,也是史学家,二十四史中的《宋史》就是由沈约执笔。他出身豪门士族之家,早期当过浙江东阳郡太守。
八咏楼创建以后,沈约非常喜欢,经常登上该楼,吟诗作赋。前后共做了八首诗,歌颂该楼。成为当时的长篇名作。唐朝的时候,为纪念沈约,于是这座楼被称为八咏楼。
李清照晚年的时候,居无定所,在金华住过一段时间。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李清照登上了这座八咏楼,远眺双溪,看风景如此秀丽,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座名传千古的八咏楼,她的风采是如此的卓然,我忍不住观赏起这美景来,不觉放下了对世事的忧愁。但看远处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可以通往南方纵深达三千里,这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直接影响到江南十四个州的发展。
这首《题八咏楼》,李清照写的非常的有气势,令人肃然起敬。整首诗高屋建瓴,讲述了八咏楼在历史上的盛名,地理位置的重要,并讲述了当时情势的危急,读后令人感慨万千。
作为有名的才女,李清照才华横溢,性格不羁。她写的诗词可能会令很多诗人汗颜。但她一生经历却并不平坦,爱人早逝,改嫁后又不理想,晚年住到了金华、终老于金华。其自身的命运,令人叹息。但是,正如这诗歌当中咏诵的八咏楼一样,李清照依然气魄凛然,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完全看不出作者对自身经历的忧愁。
这座八咏楼的事迹,确实也配得上女诗人如此的赞美。
历代有许多的文人与名将登上过这座楼,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明朝名将戚继光,就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的兵马,并率领他们,奋勇前进,驱除倭寇;又如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与清军英勇作战,坚持不肯投降,最后英勇地倒在八咏楼前。
时过境迁,古人早已远去。现在的八咏楼依然雄伟卓立,见证着金华人民的风采。八咏楼从初建开始,经历了多年的历史,她曾于元代时遭到毁坏,又于明朝万历年间得以重建。八咏楼虽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不改她最初的雄伟壮观,依然默默的守护着这一方土地,看着勤劳善良的金华人民,传承自古以来的那种不凡气概,开创新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