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一首蝶恋花,收放自如,才女果真不

李清照是南宋词坛很罕见的女才子,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时而温婉多情,低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时而又豪情奔放,高唱“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在诗词创作上倡导“别是一家”说,令人耳目一新。她忧国忧民,甚至恨自己不能上前线杀敌报国。可惜易安居士空有一番才情,却经常独守空闺、惆怅满怀。下面就分享李清照的一首蝶恋花,收放自如,才女果真不凡。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宋徽宗宣和三年,李清照38岁。她春、夏两季仍在青州,后来赵明诚知莱州,李清照感觉很孤单,于是就从青州赴莱州。途中怀念留居青州的姊妹们,一时心情激动,于是赋词抒怀。这首小令开阖纵横,虽然极其夸张,但情感又极其真挚,可谓收放自如、浓淡相宜。

词的大意是:依依惜别,泪湿衣衫、洇湿双腮。《阳关曲》唱了很多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身在异乡、水远山长,寄宿馆所、秋雨潇潇,内心无限凄凉。惜别伤离、心乱如麻,更忘了饯行酒盏的深浅。嘱咐姐妹,一定要让过往的大雁捎来音讯,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词的开篇抒写对那些亲如骨肉的姊妹的怀念之情,“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李清照出生于官宦人家,自小就娇生惯养,刚结婚不久小日子也过得甜蜜圆满。

可惜赵明诚经常东奔西走,她也就时常独守空闺。好在有一些关系不错的姊妹,经常来陪伴她。如今这一走,归期不定,词人心中不免惆怅。人生就是这样聚散分合,欢聚的时光短暂,分离的机会却数不胜数,女才子也曾无数次地体验这种苦涩的滋味。

李清照是一位豪爽之人,可是她毕竟还是女流之辈,分别时刻泪洒衣襟,唱响送别阳关曲,更令她悲伤地说,“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如今长长的山路已将亲人隔于两地,自己孤身一人在这异地的旅馆中,凄雨萧萧,心绪全乱。作者用“微雨、孤馆”,烘托出孤寂氛围,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下片换头便传出一种愁情,“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虽然舍不得离开,又不得不离开,进退两难、方寸大乱,她竟然不知道怎样喝下饯行酒,更忘记了“酒盏深和浅”,这些都说明词人临行前,一定是一番大醉,更表达出姊妹间的深情。

词人在孤馆辗转难眠,长夜漫漫、愁苦不安,更能体会到异乡的艰难。词人于是嘱托姊妹要多来信,“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不管多么想念,亲人已经别于两地了,只好靠鸿雁来传递音信。好在东莱不像蓬莱仙山那样遥远缥缈,可望而不可即。

纵观李清照的这首词,极具匠心,波涛迭起,而秩序井然。全篇空间不断变换,既有想象和夸张,又有真挚的情感,惜别之情逐层深入。

作者先是分别时泪流满面,然后又是阳关曲唱到千千遍,接下来饯行酒是一杯接一杯。但词人却不是一味地悲伤,最后反而出人意外地用“东莱不似蓬莱远”,作为宽解语,可见词人收放自如,豪情满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