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如果你没有听说过“李贺”的名字,不知道“呕心沥血”的出处,就先听我讲个故事吧。一位少年在每天清晨太阳初升之际出门,并带着他的书童和一个锦囊。锦囊里边装着他的有感而发之作,一有灵感,他就把诗句用笔记下。傍晚回家,锦囊已然装满,母亲见状感叹:吾儿呕心沥血唉。故事中的少年就是李贺。古乐府中《苏小小歌》有言:“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李贺作的《苏小小墓》便由此取意而来。李贺,被称为“诗鬼”、“鬼仙”,这首诗就是鬼诗之一,描写死去的钱塘名妓苏小小。诗中苏小小依旧美貌艳丽,寂静的墓畔,幽幽盛开的兰花像是她哭泣的双眼;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准时等在那里。李贺通过“幽兰露”、“油壁车”几个简单的词就营造出幽森冷寂的氛围。“无物结同心”表面是可怜苏小小死去后,再也无法结同心之爱,实际上是映射作者自身。要知道,李贺年少成名,7岁的时候就能够创作出极具个人特色的诗歌,进而名震长安。那俊俏少年写的《高轩过》让文学巨匠韩愈和散文家皇甫提都大吃一惊。凭借他的才华本应大展光彩才对,可因为进士的“进”与他父亲李晋肃的“晋”同音,避讳,不能考。终其一生,志不能得。呕心沥血,却没能登上政治舞台,何其讽刺。李贺鬼火森冷,发出徒劳的冷光,生不逢时的李贺在死去的苏小小身上找到了那种幻灭与徒劳的美丽,寄托自己毕生不能完成理想抱负的无奈。而当今社会,封建迂腐皆已摒除,我们出生在最美的时代,享受着前辈留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应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才是。诗传情、承情,读诗,就是读史。历史是多彩的,史书记载像李贺这样的怀才不遇的人物还有很多,这些不同朝代不同人物共同组成有血有肉的生活,后人津津乐道。若是李贺穿越到现代,他会惊叹这世间竟变化得如此之快,这里的社会文明如此繁荣,阶级制度竟不复存在。但是人们还讲究“孝”字,孝已不再通过写文章避讳体现,它已成为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仍有光明照不到的角落,这个国家所实施的政策确切是以人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为基础。他可以不再担心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和自己的亲友的名字与他的未来密切相关,他可以在这里大展拳脚。礼节合理化,制度合理化。传统就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道德修身,社会就是大家。外邦似乎也和以往不一样,他们说着“英文”、“德语”……原来在中原以外,还有更加广阔的土地。当他再一次站在杭州市西湖区西湖西泠桥头的苏小小墓前,也许会感叹:这世间,真是美丽。他想,没了那些传统儒节,似乎也不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