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李贺最经典的四首鬼诗,充满震撼力

北京手足癣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大家读李贺的诗,不难发现,到处是老、死、衰、残、断、堕、瘦、古、鬼、枯、颓、病、败、朽、暮、弊、破、哭、愁、幽、折、荒、血、寒、泣、悲、凄、苦等字眼,尤其是“鬼”字,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贺笔下的鬼魂世界中,有苏小小墓上幽冷飘忽的魂魄;有南山的漆炬迎人,土旷萤扰;有冷雨中的秋坟鬼唱,恨血千年,不一而足,给人留下奇诡而绚丽的震撼。那么,你有勇气读下来吗?

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这是一首极其凄清幽美的秋情秋景诗。

全诗共有四组画面。

先写大视野,一眼望去,空气澄明,能见度极高,天地清明;塘水清澈明净,四野秋虫齐鸣。

这急切的鸣叫声,不只使懒妇猛惊,也催促着所有的人都要加紧纺织,缝制衣服,贮粮贮草储物,作好越冬的准备。

接着描绘山景,在那经常有云雾缭绕的地方,长满了褐绿斑斓的苔藓和地衣,山顶矹立的岩石刺破青天;秋天花叶上滴淌的露水就像娇娘的啼泣。

第三组画面描绘南山下的田野,收割后留在田中的稻茬又萌芽生出新蘖,重新变得一片新绿可爱,白天蛰伏不见的萤火虫也在田垄间飞来飞去。

最后,描写沿石脉潜流的山泉与飘忽幽明的鬼火。山上的雨水沿着石缝向下渗流,汇聚成泉,滴落到下面的沙地上,默默不作声,而那飘忽的鬼火,就像黑漆上的一点松花粉那样幽明晃忽。

在李贺的笔下,秋夜更显凄凉,甚至阴森恐怖。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首“鬼诗”,所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说来,李贺的一生十分悲催,他少有大志,且才华过人,却因为父名“晋肃”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仕途受阻,志向抱负无法实现,这让他倍感压抑和痛苦。

再加上他身体羸弱多病,终年与药为伍,身心遭到社会和疾病的双重打击和折磨,一生郁郁寡欢。

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不被人所理解,只能到阴间地府去寻求知音,与鬼交友:

秋风起,络纬啼,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的壮志也已消磨殆尽。至于呕心苦吟又能得到谁的赏识呢?想到这里,行曲的肠子都要牵直了。

在这苦雨凄风之夜,只有到古代满怀忧愤的诗人的香魂前来慰吊,他们才是自己的同调和知音,而自己的结果也无非像他们那样,“恨血千年土中碧。”

诗里的桐风、衰灯、寒素、冷雨、秋坟、恨血,这些意象织成一个阴冷的网,使人不寒而栗。

感讽五首·其三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长安夜半秋,灯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月午影树立,一山唯白晓。

地点是荒芜的南山之野,时间是幽冷的秋雨之夜。

秋天的萧条本来就令人心寒,迷蒙的雨夜,更在萧条之外,给旷野涂抹上一层恐怖神秘的色彩。

悲戚哀怨的南山中秋风呼啸,鬼雨如幽灵般飘忽,雨过天晴,在月光的映照下,整个田野一片苍白,树影凝聚在树冠下,如同没有影子一般。

初丧者的鬼魂走过昏暗低迷的山路,来到坟墓,但见磷火荧荧好像漆灯来迎接新亡之人,又似萤火虫在幽暗的坟墓前纷乱飞舞。

其中飘洒的鬼雨、阴冷的秋风、凄迷的小径、惨白的月光、缥缈的树影、漆黑的鬼灯、游荡的鬼魂、幽暗的坟墓等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冷风鬼雨的鬼怪世界。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她以百金资助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去应考,痴情地等待着书生归来迎娶,哪知书生一去不返。她又不甘心做他人的小妾。19岁就早夭了。古乐府中有《苏小小歌》,相传是她留下的作品: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面对死亡,苏小小恬然自适,对情的坚贞,对美的执着,给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凄美的印象。

这首《苏小小墓》,是李贺的传世名作,在历代悼苏小小诗中向称榜首。

全诗三言为主,杂以五言,并无浓墨重彩之渲染,用笔简而感人深,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幽奇光怪而凄婉空灵的世界。

最后,我想说,李贺写鬼,其实是对当时世界的哭诉,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他在这一类型诗上的成就,基本上是无人可以超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