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仿佛是上苍放在天地之间一部亘古不朽、历久弥新的大书。一章章,一节节,一句句,一字字,读之,可以悟道。它大名儿叫青州,大禹给起的,说要定九州;小名儿叫益都,大禹给封的,说是给他的功臣伯益的领地;曾用名青齐,绰号叫东夷。海岱之间,为何,它是青州?摊开地形图,你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处山东腹地,东临茫茫大海,西凭峨峨泰山,向南是绵延无尽的丘陵,北面是广袤无垠的平原,淄、弥二河为其东西屏障。而一条自西而东浩浩汤汤横穿今日青州城的南阳河,曾经是汉代青州古城东阳城、宋代青州城的南护城河,曾经是明清以来青州古城的北护城河。山环水绕、固若金汤。沃野千里,物产丰饶。不是它,又是谁?还能是谁?纵览山东之地,城市林立,与此处相似且能相媲美的,恐怕也只有济南一地。据史书记载,明清时代的青州城四围十三华里,比济南还要长出一里地,这就足见它地位和重要性。然而,兴也,地理,衰也,地理。当年的青州,居四方之要冲,南来北往,出入海上,这里都是必经之地。到后来,京杭运河一通,它就慢慢掩去了自身的光芒。时耶?运耶?命耶?!当这座有着年发展史、年文明史、年城市史、多年省会地位的城市,以县级市的身份,戴着“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百强县”“花都”“画都”等一大串耀眼的光环,微笑着迎接八方来客的时候,再想想当年九兄弟如今各自的境遇,青州,是该尴尬,还是该庆幸?行走在这座浑身都是古董、到处都是文化的城市,不定在什么时候,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不经意间的一瞥,就翻开了一页泛黄的历史,就更不用说刻意去什么高大上的名胜参访了。譬如,去偶园,若知底细,你就会发现,花木竹石都是文物,且不说几百年芬芳馥郁的明桂花、清牡丹,且不说一碑双国宝的临淮王造像碑,且不说一两石头一两银的“福、寿、康、宁”四大奇石,更不必说全国唯一康熙风格的偶园假山,就连路边一块不起眼的狮子石,竟也是一位爱石如痴的王爷与之定了盟、拜为师,还郑重其事地在上面刻了字以示纪念的呢。几多白云苍狗,几多人情冷暖,木石有心,人何以堪!古城西南角有条心寺街,可它为什么用“心”这么一个奇奇怪怪的单字命名?一查明代钟羽正所编万历《青州府志》,它竟然是明代衡王的庶支第二代商河郡王朱翊锾万历戊戌()年所建,因他信奉佛法,应当是取《心经》之“心”字为名。如今,古寺早已不见踪迹,只留下一个街道的名字,还有他在万历三十六()年出资铸造的一口精美的铜钟,仿佛一颗跃动的心脏,默默地放置在青州博物馆的一角,似乎向世人暗示着“万法唯识”“诸相由心”的道理。往城南,两公里,即是云门山。隋唐时代,这里曾是佛教圣地,至今山顶及南坡尚有“大云寺”刻石及佛像等遗迹。宋明以降,就成了道家修行之所。山脚有亭,叫“观寿亭”;山腰有观,叫“望寿阁”;山顶北侧就是驰名中外的明代大“壽”字。一年到头络绎不绝的游客,多是观寿、望寿、拜寿、祈寿之人。我以为,为了这个“壽”字,当初书写镌刻之人真可谓煞费苦心:字宽3.7米即一丈余,字高7.5米即两丈余,落款时间“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所有数字暗合道家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九为至尊、九九归一”之意;字刻于南山背阴摩崖之上,头顶苍天,脚踩大地,汲日月之精华,寓意“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然而,余年过去,衡王灭了,大清也亡了,祈寿之人来了又去,何止千万,不知有谁可曾留得住韶华而永得长生?千百年孜孜以求,可有几人参透其中奥义?古城西门外,洋溪湖畔,是范公亭公园。这里自古就是郊外一处名胜,现在是三贤祠和李清照纪念祠。过石拱桥,右首先是李清照纪念祠。祠堂大门的匾额是诗人臧克家题写。臧先生是赵明诚老乡,也是诗人,于情于理,身份倒也合适,每次路过,总不免想起他那句“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的名诗,颇合了易安居士这位旷世才女。她与丈夫在青州归来堂居住了二十年,游山玩水,写诗填词,饮酒斗茶,购置金石古玩,直至金人南下,烽火连天,这才辗转南下,大约一生最璀璨的时光就在此地,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人生巨变也在此地。千百年之后,我依然不敢轻易触碰她的《金石录后序》,去倾听她心底如泣如诉的琴声。青州,何其幸运,曾经容留呵护庇佑过她!洋溪湖南侧不远处就是三贤祠,不大的一个院子。院子正中,一口古井,叫“范公井”,井上有座石亭,就叫“范公亭”,四周是三五株数人合抱的唐楸宋槐,树龄千年,古木参天,浓阴匝地,好鸟相鸣。这里原本主要是纪念范仲淹的,现在供奉的是范仲淹、富弼和欧阳修三位在青州主政过的贤人。当然,北侧厢房陈列的人物中,除了这三位,还有青州本地历史上的名宦先贤,诸如宋代王曾、明代刘珝、清代冯溥等人,也都是宰相、大学士一级的人物。三贤之中,论官位和在青政绩,当首推富弼,他宰相正职,在青州赈灾救难,活人无数,而诗文第三;论文采,当首推欧阳修,他是宋代文坛领袖,响当当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副宰相,而在青州一切从简,悠闲得很;范仲淹是参知政事,也是副宰相,官职第二,而且,文学成就第二,政绩第二。奇怪的是,这里却为何叫范公亭?莫不是因为在世人眼中,范仲淹综合指数排名第一!“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是中国士人的最高追求。人无德不立,这是自然。这一关过了,能不能立功、功绩大小,就不是某一个人自己说了算的,毕竟,命运,只有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啊。这时候,文章的价值就凸显露出来了。经天纬地,千古文章。精神的不朽,才是真正的不朽。文章真的是在精不在多。一篇《岳阳楼记》,一首《渔家傲》,足矣!或者干脆说就那一句“先忧后乐”,有肝胆,有文采,直击人心,能武擅文的范小老子能够横绝天下、名垂青史,理所当然,用不着嫉妒。这一点,在洋溪湖畔读得出来,在云门山读得出来,在偶园读得出来,在衡王旧城读得出来,在古城的犄角旮旯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读得出来。尽管,那是一篇篇不同的文章,那是一个个不同的段落和句子。穿大街,走小巷,谁家门上没有一副像样的春联?哪家院落里没有几株像样的花木?如果你有幸进到人家的客厅,茶香氤氲中,有几幅像样的字画,有一个落落大满的书橱,或者主人跟你坐而论道、吟诗作赋,给你写几笔、画几张,这都没什么好惊讶的。生活在这个上千年的文化积淀的地方,哪个人没沉浸于它的熏染。怎么可能,毫无来由的,这里就成了东方“花都”和“书画之都”呢?这里的人,似乎又都很内敛。干净素朴的着装,温文尔雅的谈吐,透着一股淡淡的范儿。不过,你可别走了眼,他也许就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术高手。在这兵家必争之地,尚武之风浓厚,谁还没有两下子?青州兵,可不止一次两次地在历史上露过脸。广场上、公园里、林地间,即便那些踢毽子、抖空竹、舞长鞭的,举手投足之间,莫不隐隐约约地藏着些一招一式。倘若,还有雅兴,去听听云门剧院的京戏,去访访广福寺的高僧,去看看古树参天的松林书院,去摸摸那一座座精美巍峨的牌楼,去博物馆于琳琅满目的宝藏中感受一下佛像脸上那圣洁的微笑吧……若是累了、饿了,再去那一间间的食坊和酒肆,品一品青州的美酒,尝一尝青州的美食。若是来得巧,你还能吃的上弥河的银瓜、山中的蜜桃呢。要不,还是让朋友请你吃一桌满汉全席吧。临走,带上全世界独一份的明代状元卷,看看青州人的书法和文采!青州,这一部书,就在这天地之间,在古老和现代之间,纵着读,横着念,正着揭,倒着翻,总不厌倦。张国钟,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高中语文教学能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兼中小学教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潍坊市教育局研学顾问。曾任青州一中语文教师、潍坊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坊子区教育局副局长兼教研室主任、尚文中学校长,现为潍坊中小学读写中心主任、《天天读写(初中版)》主编。壹点号高柳先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