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了昔日国潮一哥花22亿香港买楼,

李宁买楼了,但其股价应声下跌。

照理说,公司有钱置业,股东们应该更有信心才是。

为何李宁迎来的却是股价大跌15%、市值蒸发76亿港元呢?

李宁公司表示,这次花22亿港元买来的楼,有一部分将作为集团香港总部的场地。

拓展香港业务是李宁集团当前的重要战略部署,而且他们未来将从香港走向国际。

饼是画得不错,无奈投资者不吃。

今年以来,李宁股价累计跌幅达70%,总市值缩水至亿港元。

此次买楼更是被有些媒体称为“不务正业”、“卖不掉鞋子就开始炒房子”。

曾经因引领国潮而重回巅峰的李宁,为何又走上了下跌之路呢?

“体操王子”的从商之路

“李宁”这个词,在不同年代的人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在60后、70后眼里,它代表着体操王子、为国争光。

在80后、90后眼里,它意味着运动服、体育课。

而在00后看来,“中国李宁”是潮流、是时尚。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也侧面说明了“李宁”这些年的浮浮沉沉。

年,19岁的李宁在第六届体操世界杯上,一人独得7个项目中的6枚金牌,从此世界上有了“体操王子”。

退役后,李宁以其姓名创造了运动品牌,从此摇身一变,成为了“商人李宁”。

作为一个刚成立的品牌,“李宁”可以说是迎来了“天胡开局”。

年,中国首次承办亚运会,“李宁牌”运动服被选为圣火传递指定服装、中国队领奖服以及中外记者指定服装。

首战告捷的“李宁”,之后更是连续四届奥运会都为中国队提供领奖服装。

每次中国队登上领奖台时,全国人民都能看见健儿们身上的李宁运动服。

大家纷纷感叹,不愧是天才的“体操王子”,换了个赛道,同样能成功。

在全国青少年和家长们的支持下,李宁公司于年登陆港股,成为了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体育用品公司。

从“李宁”到“中国李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只会在体育课上穿李宁的衣服。

这个品牌给人以“亲民、朴实、耐穿”的印象,甚至还有点“土”。

如果预算足够,人们在购买日常穿的休闲运动服时,更愿意选择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品牌。

大家或许没有想过,国产运动服品牌,有朝一日也能成为潮流引领者。

而“中国李宁”的横空出世,一举打破了国人心中“外国货更时尚”的刻板印象。

在年2月的纽约时装周上,“中国李宁”的番茄炒蛋服装、虎鹤双形卫衣、悟道2-Ace、蝴蝶鞋等服饰登上T台。

这些看着像古代侠客的衣服,一下就俘获了年轻人的心。

在天猫上线后,秀台同款一秒全部抢光,相关热搜也是在某博上挂了好几天。

市场的热烈反响,让财报上的数字节节高升。

年,李宁总营收迈入了“百亿大关”,而之前已在80亿左右徘徊了两年。

归母净利润更是直接翻了一倍,从年的7.2亿,到了年的15亿。

股价更是创下了年以来的新高,这一波,李宁公司赚麻了。

正当人们以为李宁即将腾飞时,麻烦事来了。

舆情风波,大伤元气

年,李宁发布的新款服装被指“倭风”。究竟像不像,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不仅如此,大家还发现李宁公司的执行董事竟然是个日本人!

这位日籍华人,名叫高坂武史(中文名:钱炜),曾任中国优衣库首席运营官,他在年加入了李宁。

网友纷纷吐槽:我拿李宁当国货,李宁拿我当大佐。

在舆情如此汹涌的情况下,李宁公司的危机公关做得一塌糊涂。

不仅没有及时应对,其电商总经理冯晔还讽刺网友,说大家没文化。

你知道,那些喜欢高高在上、教育消费者的品牌和个人,“死”得有多惨吗?

自这次舆论风波后,李宁的路人缘就越来越差。

而且商场里又不止你一家国潮品牌,何必非要花钱给自己添堵呢?

根据李宁年上半年报,其归母净利润21.21亿元,同比下滑3.11%。

今年以来,李宁的股价跌去了约70%,目前总市值已不及安踏的四分之一。

在这次买楼公告发布后,市场仍给出了负面反应。

对此,李宁的公关风格倒是稳定,媒体关系负责人回应,“公司在香港置业的原因和背景已经详细在公告中进行了披露。今日公司股价走势是市场行为,我们也不好置评。”

言语中的傲慢姿态,甚至懒得掩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