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是怎么死的这种传说最富有诗意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www.bdfyy999.com/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提到唐代诗人李白,我们立刻就会想到他那些浪漫的诗歌,他那仙风道骨的英姿,以及他那豪放的性情。从三岁小儿到耄耋老人,李白的诗歌一直陪伴着我们,充实着我们的精神思想。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留传给后世有一千多首豪迈奔放、极富浪漫色彩的诗歌,在他飘逸潇洒的字里行间,虽时隔千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那圣洁高雅的情操。可就是李白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死却留给后世一个谜,关于李白之死,千百年来流传着多个充满诗意的传说。

最具诗意的”水中捞月”

“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宫锦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想象一下,本该是多么优美安逸的景象,皓月当空,江水如银,泛舟江上,以李白的性情必定是手握金樽,举杯邀月,诗性大发。然而这却是一个淒美的场景,仙人醉于美景和美酒,误把水中月认作天上月,伸手抱月却翩然落水,与明月清辉融为一体。

透过诗歌我们了解到的李白,这种诗意的传说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也最契合李白的一生放荡不羁;也正因如此,这种传法最具影响力。千百年来,人们更愿意用这种方式诠释李白之死。

五代时期王定保在《唐摭言》中写道: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亡。

南宋时期洪万在《容斋随笔》中写道:李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

但是,水中捞月而亡的传说一直难以服众,关于李白死因的争论也从未休止。我们都知道唐代是一个盛产诗人的时代,大概跟文人的思想具有个性也有关系吧,唐代居然有多名著名诗人离奇的死亡,王昌龄、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所以,李白以这种方式死亡也不显得有太多离奇。以正史见长的《旧唐书》写道: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学者们大多采纳这种说法。据李白的族叔,时任当涂县令的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以及唐代诗人范传正、刘全白等记载李白在62岁时饮酒过度得重疾而亡。

仗剑走天涯,斗酒诗百篇

纵观李白之死的记载和传说,几乎都与酒有关,李白的嗜酒成性是铁定的事实,不然又如何能”仗剑走天涯,斗酒诗百篇”?据统计,李白关于月亮的诗大约占他所有诗歌的四分之一,关于饮酒的诗大约也占了四分之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正如他在诗歌里面所说的,李白大约有半生的时间,都是在借酒消愁。博览群书,遍访名山的李白,出道伊始,并非是一个笃定的狂放诗人,他也曾怀揣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然尔在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出道后,在凶险的朝局之中换来的却是一生的不得意和诋毁陷害。

李白初入京城后,成了唐玄宗身边的御用文人,每天除了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文,就是天天风花雪月的香艳词曲。这离李白的政治理想相差太远,渐渐地李白开始纵酒买醉,显露出他狂放的性情。传说李白恃才骄纵,写诗竟然要求杨贵妃为他磨墨,高力士为他脱靴,也因此得罪朝堂红人被小人记恨,断送了大好前程。

政治上遭到挫败之后,李白更加的沉溺于诗酒,他豪放的浪漫主义诗风也正式形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首著名的脍炙人口诗歌《将进酒》正是当时所作,抒发失意的哀愁竞也如此豪迈,充满正能量,可见此时的李白已超脱于人生际遇的洒脱。

但一生的不得志始终是李白心中的一道坎,一旦有机会他还是要勇往直前去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安史之乱之后,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是他后半生作出的最错误的决定,最终落得个身死名裂的下场。

李白半生落魄不得志,纵情诗酒而死,这或许才是真实李白的际遇。”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不管他究竟是怎么死的,起码后人心中都想有一个完美的诗仙,人们更愿意相信在那个明月清辉的江面上,谪仙人直驾长鲸归紫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