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十六岁时写的一首词作,超越宋代诸多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0831/4688851.html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自古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上千年来,这些经典之作至今依然动人心扉、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令人神往。在此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之际,常清君特从被誉为中华文学三大瑰宝的唐诗、宋词、元曲中,摘取其中精华佳作,再次与大家共同赏析品味,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所以又称其为李易安,宋代婉约词派代表,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东坡的学生,藏书甚富,善属文,亦工于词章;母亲是宋代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她从小秉承家学,文思聪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中国数千年历史中,从来不缺所谓的美女,缺的恰恰是像李清照这样千年难得的才女,而且还是有节操的才女。自古所谓“才子配佳人”,不过如果对方本身就是一位才女呢?而且,常清君一直认为,“佳人”与“美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常清君眼里,李清照可能称不上是一个美女,但肯定算是一位佳人。

青春少女写的上乘佳作

她曾写过一首描写春景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词根据其描述景致推测,应是作者写于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或季春(春季的第三个月)时节,因为海棠一般是在春季开花(秋海棠除外)。

词作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直接写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作者当时自身所处状况,说明经过缘由:自己昨天晚上喝了一些小酒,所以睡得较沉,也起床得比较晚,虽然雨淅淅沥沥地下得不大,但风却刮得有些急猛,睡梦中依稀还是感觉到了(并没有百分之百地完全睡安稳),还没有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除。

中间两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是说自己正准备起床的时候,家里的侍女进屋来把窗帘卷起(好让光线透射进来,也可以由此看到屋外的情形),于是自己便就此询问侍女室外的海棠花究竟怎么样了?

可能有人会据此发问,为什么作者不自己到窗边去亲自看一看呢?难道真的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养尊处优,一味偷懒,凡事都习惯使唤佣人丫环么?

常清君觉得并非如此。一种情况可能是作者在丫环进屋来卷窗帘的时候,她还有些睡眼惺忪地坐在床上(毕竟酒力还未彻底消除),没有下床,而床距离窗边有些距离,看不到窗外的情景,所以就顺便问询一下卷起窗帘的人,也就是说,无论这个时候卷窗帘的人是谁,(佣人还是亲人),她都会问一下的。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在经过一整夜的雨打风吹之后,作者担心室外的海棠花可能已经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了,自己没有勇气去亲自查看,就先试着小心翼翼地问一问侍女,了解一下情况再说。那个“试”字多少可以佐证一下。

如此妙语流传千古

没想到侍女从窗户往外看了一眼之后,却回答海棠花还是和下雨刮风之前的样子相同,没有什么变化。最后三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描述作者在听到侍女的回答之后,先是有些吃惊,随后明白过来,立刻反驳说:你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吗?知道吗?在经过一整夜的雨打风吹之后,变化肯定是有的,我判断实际情况应该是:园中的海棠的绿叶经过雨水浸润后,显得光鲜夺目了,而海棠的花朵经过疾风猛吹后,显得凋残色淡了。

这里连用两个“知否”,一方面的确与“如梦令”这个词牌的固有的叠韵格律有关——“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一般单调(不像其他词牌有上下两阕,即双调)三十三个字,共有七句,押五个仄声尾韵,其中第五句和第六句须连用两个字面相同的叠韵。但古代流传至今的词牌就有上千种之多,作者不一定非得选“如梦令”这一种,即使是李清照本人流传下来的四五十首词作中,除了“如梦令”之外,她也还选取使用过“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蝶恋花”等词牌。

将写景写人咏物抒情集于一体

常清君觉得,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当时作者本来就连续嗔怪了侍女两次,一种是作者特意选取“如梦令”这一有叠韵的词牌格式,来进一步加重语气,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在流传下来的《全宋词》所收录的近两万首词作中,在同一首词中,纯写景的有之,纯咏物的有之,纯抒情的有之,纯写人的有之,既写景又抒情的有之,既咏物又写人的有之,但在短短33个字的同一首词作中,又写景,又写人,又咏物,又抒情,还把双方的对话也一并写进去,而且相互之间衔接得几乎天衣无缝,实不多见。

这首词中,最值得让人称道的是“绿肥红廋”,作者将平常一般用于人的“肥瘦”两字,巧妙用在了植物花卉之上,而且又特别合景贴切。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纂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年)前后,那时的李清照年方16岁左右,正处于二八佳人风华正茂的少女时期,小小年纪,竟然就有如此悲天悯人、伤春惜花的情怀,以及如此高超的写作水准,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确实至名归。

常清君云:绿肥与红瘦,伤春惜花皆有意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