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 李食品 >> 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

新疆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647595.html

有次听女儿说,她们上课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时,有同学在下面嘻嘻哈哈的笑,老师估计是强烈控制着砸粉笔的冲动:你们就算是不能体会作者那种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后的苦痛,但是好歹字面意思“凄凄惨惨戚戚”也总归让你笑不出来吧!

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1084年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母亲是当朝状元的亲孙女。李父藏书甚富,所以李清照在小的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

少年时期李清照随父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为后世广为传颂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写于此时,一代才女就此横空出世,名动京师。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悠闲舒适的生活让她的早期作品多是清新可人,浅斟低唱的格调。就像此词,有着一种少女的娇憨和宿醉后的慵懒。

时至1101年,17岁的李清照和20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婚后俩人琴瑟和鸣,且立下“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所以尽管生活清贫,但日子过得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和欢乐。

据传有一次,赵明诚出外未归,李清照曾作《醉花阴》一词寄给丈夫告知自己的心情,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却又有想要和妻子比试并想胜之的意思,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得了50首词,中间夹杂着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请友人评鉴。

友人鉴赏再三说:“只三句绝佳。”对!就是让后世人一唱三叹欲罢不能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真不愧为“千古第一才女”啊!

而其上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属于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此时的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等一系列变故,伤于人事,这时的作品已不复当年的低吟浅唱天高云淡。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聚心头,使其忧思难遣,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沉郁凄婉的《声声慢》。

如同是丢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的愁苦悲戚。忽冷忽热的时候,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正是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身影,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

满地上的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窗户独坐,梧桐叶片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了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