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引以为傲的遗迹,却满是汉字,还敢说

在学校时,我们曾组织韩国文化考察之旅。旅程最令人回味的当数漫游首尔皇家园林——昌德宫,它具有与自然同化的和谐之美,并富含中国文化元素,游于其中仿佛漫步于“唐风宋韵”。 

昌德宫历史悠久,是韩国李氏王朝宫殿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被称为“韩国的故宫”。

我们步入庄严的敦化门,路过古老的锦川桥,穿过进善门,就来到了昌德宫的心脏——仁政殿,这是朝鲜国王处理朝政的正殿。宫宇飞檐斗拱,屋脊上分布九种驱鬼瑞兽,殿内有镶嵌精细的华美藻井,摆着以“日月五岳屏”映衬下的帝王御座。

——

在此我惊讶地发现,宫宇、宫门的造型均带有中国宫殿的印迹,汉字元素也随处可见:殿前广场上纵向立着两列品级石碑,用端庄的中文刻着一品直到九品官衔;

宫殿正中“仁政殿”三个金色大字,宽厚浑穆,气象正大;

还有世子研究学问的诚正阁正门“迎贤门”,黑底楷体白字,字迹醒目清秀;

而行阁“报春亭”上的牌匾则由白牌配上行楷黑字,飘逸流畅;

旁边几个殿阁上还挂有用雄强书体写的“保护圣躬”和“调和御药”牌匾以及用富有筋骨且康劲的行楷所书的“寿康斋”。

总体看来,朝中匾额以端严的楷书书写的居多,且书体与内容相映成趣。

寿康斋出口稍走一段路就可看到一座朝鲜式木建筑“乐善斋”,为朝鲜王妃的寝宫,殿内列着王妃服饰及墨宝等。殿外无丹青彩绘,只有丰富的书法展示,显得淡雅古朴,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中国皇家园林。

中间匾“乐善斋”三个大字为古体隶书,质直、厚重,右边悬挂木牌用白字写着行书对联,录中国清代书画家张岳崧诗句“山随水曲趣无尽,竹与兰期坐有情”,如行云流水,清新自如,甚有法度,流溢着二王的遗韵。

右边还有一副对联“瓦当文延年益寿,铜盘铭富贵吉祥”,将汉代瓦当文与周朝铜盘铭上的吉祥言辞写入门联,借以表达祈福心愿。

靠左边一个棱柱,其两折面连着挂有用行书写着中国宋代才子杨公远的诗句“可钓可耕盘谷序,堪诗堪画辋川图”,字迹灵动遒劲。有意思的是,除上述对联外,堂中其它建筑个个支撑脚基石的柱子上也都悬挂着带诗句的书法条牌,以流便的行书为主体,也有少许秀逸的隶书。

其中浸透着中国文化的典故,书写者又皆为朝鲜当时书法名手,嘉言美句加上国手妙书,读之、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最后参观宫后的秘苑。这里是国王净化心灵,修学、修身之地。园中以自然山水为间架:亭台、楼榭、古木……与山丘、沟壑、小溪等自然物同化,幽静地环抱于自然地势之间,体现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

宫内水池形态以方形为基础,水源多为地下喷水,亭子形态有多角、扇形、圆形等,游廊的亭子色彩多华丽,小溪边的亭子多素雅简洁,与自然和谐如一,徜徉在美丽的秘苑中,享受着安逸与宁静,亦时时闻到翰墨飘香。

所有的亭榭柱子上都有汉字书法楹联,看来对联是韩国宫廷贵族的休闲文学。昌德宫的书作中篆隶楷行诸体皆有,可见古代韩国人对汉字今体、古体均有掌握,中国文化积淀是相当深厚的。

近些年,韩国为了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大力推行“去汉字化”。汉字在韩国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去除汉字,就相当于自己截断历史。这种做法,无异于掩耳盗铃。

此次韩国之旅,我们不仅领略到昌德宫的文化与自然的交织,更有探寻到中国古老文化在异域踪迹的欣喜,由此可窥在古代韩国,上层贵族崇尚儒学,亦可见韩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一脉相承。汉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是历史上就有的,想要抹除,谈何容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