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李清照只生活在大宋王朝繁荣的时期,那她即使能成为词人也不过是一个吟赏风月的文人吧。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李清照刚好就生活于北宋到南宋变革的时期。李清照的词风也跟着大宋王朝的命运陡然转变,她的命运和大宋王朝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反映出百姓命运和国家命运的紧密关系。如果不是北宋的灭亡,她仍然可以做一个“赌书泼茶”的快乐的人。
可惜天不遂人愿,她的优渥生活不得不随着北宋的灭国而烟消云散,转而到处流亡。男权主义社会里,男子在乱世中尚且难以立足,何况是一个女子呢?真可谓“身世飘零雨打萍”,她的命运就和那破碎的浮萍一样飘零破碎。
我时常在想,如果赵明诚没有去世,那李清照的命运会不会改变?李清照和赵明诚还会不会像以前那样吟诗对赋,还会和赵明诚一起研究诗画碑文么?我想如果北宋不灭亡的话,他们或许会和以往一样幸福,但深处乱世的他们,绝对不会偏安一隅,独自逍遥。他们的知识教育和家庭文化也不允许他们身处室外。
故国的破碎和身世的沉浮让李清照痛苦不堪,这首《声声慢》便是这个时期的杰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的心里总是空荡荡的,我就寻觅啊,寻觅啊,在这冷清凄惨的地方,不由让我心生悲戚。在这忽冷忽热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仅仅是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挡得住这如潮水般涌来的情绪,更何况傍晚的凉风吹得愈加紧急!
那空中飞翔的鸿雁啊!我真的很伤心啊,我们是否曾经认识呢?你却连头也不回。我就像那满地的凋落的菊花一样,憔悴破败,现在谁还愿意欣赏呢?一个人攀着窗棂,呆呆矗立,这天什么时候能黑呢?
好不容易挨到黄昏时分,点滴冷雨敲打着梧桐叶,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看见这样凄凉的景象,我的心情更是抑制不住,哪里能用一个“愁”字就简单概括?全词已尽,忧愁未了,寻而不得,追而无踪,这样悲凉的心境下偏偏天气又是凄冷的。
结合词人的身世更是让人心情怆然,读罢全词几欲垂泪!国家破灭了,词人不甘沦为亡国奴,不想在异族马蹄下屈辱的生活,词人只能逃亡南方,丈夫又是这时染疾病亡,曾经的比翼鸟只剩作者一直在悲鸣。
总结:一个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女性孤零零到处漂泊流浪。故国不堪回首,无家可归的词人该何去何从?全词尽写悲秋之情,目光所触都是悲凉,心中所想皆为忧伤,景悲情更悲,词人所处情景,所思所想鲜明展示在纸上,读罢全词,读者依然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