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一位大家闺秀。
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文学家兼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曾颇得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青睐。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善诗词文章。在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里,聪明的少女李清照在知识、智慧、道德、人格诸方面有如春天的花朵,活泼泼地成长起来,很快就使人们惊讶不止的发现这朵人间奇葩独有的那种惊世骇俗的美。
同时代人早已腾起一片赞誉之声。称赞她“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王灼《碧鸡漫志》卷2),“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小词多脍炙人口”(赵彦卫《云麓漫抄》卷14),“诗文尤有称于时”(《宋史李格非传》),“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萍洲可谈》)。甚至连理学大家朱熹也忍不住称赞她的诗文写得出类拔萃:“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晦庵说诗》)。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是在北宋晚期那片柔丽的晚霞中度过的。那时北宋王朝已经百孔千疮,繁荣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可以说是暴风雨到来前的宁静黄昏。她的少女时代的记忆是美好、温馨的。这一点从她早年词作的明快和活泼情调中得到表现。她18岁嫁给诸城人、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这是一桩志同道合的婚姻。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从这有数的作品中,却深刻而又强烈的表现出古典东方女性的性格魅力、精神教养和心灵的美。她既有凝重典雅、深沉含蓄、柔情脉脉的情怀,又有活泼奔放、锋芒逼人、英气勃勃的血质。她有愁、有泪、有深沉的忧伤,但也有喜、有怒、有振臂疾呼。他不是一个只知道为自己不幸的身世哭泣的平庸女人,而是一个时刻睁大眼睛探望着民族兴亡、为之深感焦虑的崇高女性。她始终没有从精神上解体,始终在思考社会和人生,在追求人生的真谛和救国的道路。在个人不幸的生活道路上,她的悲和欢,表现出她是一个地道的爱国者。平凡和崇高,柔情和壮怀,在她身上获得统一。她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感情和精神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