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说出前三个中国的体育运动品牌,“李宁”这两个字一定榜上有名。
不仅因为,年它在纽约时装秀场上,凭借着极具中国风格的服装设计与配色迅速出圈,还因为他的老板就是最佳体育运动员之一,那个为国勇夺块金牌,被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
但就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无论是李宁,还是李宁品牌,都曾被无数人误解。
体操王子
年3月10日,李宁出生在广西来宾。
8岁进入广西体操队,开始练习体操,10岁时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枚国家级冠军奖牌。
17岁被选入国家体操队,从此开启了一段李宁时代。
在年的世界大赛中,19岁的李宁在体操、鞍马、吊环等7个个人项目中,获得了6个金牌,1项铜牌,如此骄人的成绩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也让李宁荣获了“体操王子”的美誉。
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再次独得3枚金牌,另外还有跳马的银牌、男子团体的银牌等,成为那一届奥运会上获奖最多的选手。
巅峰时期,国际体联还特将李宁自创的体操动作,以他的名字进行命名:吊环李宁摆上、吊环李宁正吊、鞍马李宁交叉、双杠李宁大回环。这无疑是国际体联对李宁实力的极大认可。
而在十几年的运动生涯里,李宁荣获了92个全国冠军,14个世界冠军,共计块金牌。
但和所有的运动员一样,即使荣誉再大,他们也终究是个凡人,会遭遇所有运动员的死穴——伤病。
23岁的李宁发现自己的肩伤越来越严重,而自己的年龄也算是体操界的老人了,很难再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因此,当时的李宁已经做好决定,将在这一年正式退役。
但是,当时的国家体操队,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小队员们还接不起来重任,这时候如果他这个主心骨走了,不仅人心涣散,中国体操队的竞争力也就相当于没有了。
李宁没办法,只好将退役的时间往后拖,但这一拖,却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拖出了误解与谩骂。
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李宁为了保证能发挥正常,不得不降低动作难度,但是就在要结束的时候,失误却产生了,李宁被甩出了吊环。
而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李宁依旧接连失利,但每每在结束比赛的定格动作时,李宁都依旧保持风度,微笑面对镜头。
但这微笑却让观看比赛的人炸开了锅,谩骂声和指责声纷纷袭来,更有甚者,在知道了李宁的住址后,给他寄刀片和吊绳。
一次的失败,好似磨灭了李宁过去所有的成绩,让那个曾经耀眼的体操王子在众人的谩骂中黯淡了下去。
李宁品牌
回国后,李宁正式宣布退役。
但运动员身上总有一种特性,那就是从不沉溺于过去。
李宁在健力宝的创始人李经纬的劝说下,迅速加盟了广东健力宝集团,并创下了“李宁”体育用品的品牌。
品牌创立初期,李宁便利用自己在体育界的优势,努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当时,正好赶上了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对于里面接力传递的运动服广告,各大国际体育品牌巨头都在大力争取。
李宁也深知这个广告的价值,但面对承包商明码标价的万美元时,李宁却犯了愁,对于起步不久的李宁品牌来说,这钱是绝对拿不出来的。
李宁干脆直接跑到承包商那里,直言道:中国运动员在自家门口领奖,怎么能穿外国品牌的衣服?
这句话从一个昔日的奥运冠军嘴里说出来,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最终承包商自降了10倍左右的价格,将亚运会接力传递的运动服广告以万元给了李宁。
这在当时,属于中国体育品牌划时代的进步,因为此前的中国,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运动品牌,基本上所有的广告,都是由外国品牌承接,每一届的比赛,中国队穿得也都是外国品牌赞助的衣服。
随后,李宁品牌迅速风靡全国,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纷纷涌来,经常出现货品还没有入库,就被经销商直接拉走的情况。
到了年的奥运会,中国代表队便穿上了中国本土品牌——李宁运动服出场和颁奖,从此中国运动员,再也没有在奥运会上穿过国外的体育品牌。
而随着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大,李宁也发现了公司里面的弊端。
因为最开始创业的时候,用的人都是亲戚朋友或者当年体操队里的队友,但是随着公司的壮大,家族人员过多,必然会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
于是李宁主动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并劝退了自己的亲戚朋友,而后去了北大读书深造。
而李宁公司在之后领导人陈义红的带领下,销售额也稳步上升,并于年,在香港上市,成为了中国首位上市的体育品牌。
年,李宁作为体育界和体育服装界的“领头羊”,以“空中飞人”的形式,点燃了“鸟巢”的北京奥运主火柜台。
那是年奥运会全场最高潮的一刻,随后,李宁品牌成了大众热捧的对象,分店数量一路增加到8千,销售额高达92.78亿,成为了国产运动品牌的老大哥。
但所谓盛极必衰,在这辉煌的成就背后,也隐藏了重重的危机。
半百出山
随着奥运会的热度散去,李宁的人气也开始慢慢下滑,衣服鞋子销量不佳,导致很多分店开不下去,关门大吉。
同时,国内市场中的体育服装品牌的竞争也越来越大。
年左右,李宁推出了一款“90后李宁”,但当时的90后最大也就20岁,根本没有消费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鞋子卖不出去,连续三年,亏损了30多亿。
而年,安踏以高出李宁一倍的价格,顺利拿下了国家体育队的赞助权,这无疑又给了李宁公司一记沉重的打击。
但好在无论是李宁公司,还是李宁本人,他们最怕的从来不是重新开始。
年,在公司高管与董事的强烈请求下,年过半百的李宁再次重出江湖。
李宁出山后,便宣布重启口号为“一切皆有可能”,这瞬间引发了员工与昔日粉丝的共鸣。
随后,李宁根据公司的情况,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面对公司严重亏损的情况,李宁对各项成本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其次,为了能将品牌融入年轻人中,改变大众总是“李宁很土”的思想,李宁公司签下了NBA巨星韦德,并在网上征集运动鞋设计稿;
最后,李宁紧跟时代潮流,将公司的重心往电商方向发展,并且开通了新浪微博,全面进入了“互联网+”的战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断地进行宣传与销售。
虽然公司成立已久,但这次的改革却像一个创业公司起步一样,无畏又谨慎,一边调整公司架构,一边和经销商喝酒洽谈,清理库存,改良销售渠道。
而所有的努力终究不会白白的浪费,在一系列的调整之下,年,李宁公司便盈利了万元,成功扭亏为盈。
而每当外界将公司这次“转危为安”归功在李宁身上时,李宁总是不同意,在他看来,虽然他不在公司坐镇,但是公司的发展他时刻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