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南阳讯社旗县是闻名遐迩的“戏曲之乡”“越调之乡”,是越调的发源地之一。年5月,越调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旗县越调剧团也被评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汉桑情》展示南阳文化魅力
近日,社旗县越调剧团在广西恭城关公文化旅游节演出了越调新编历史剧《汉桑情》。剧中神勇威武的艺术造型、音乐化的对话、舞蹈化的动作、美轮美奂的唱词和服装,给现场观众带来别样的审美感受。
《汉桑情》是社旗县越调剧团在尊重“汉桑城”“博望坡”等真实历史故事的基础上,艺术创作而成的。剧中演绎了关羽爱民亲民的故事。关羽带兵追杀曹兵回营途中,路过光武皇帝赊“刘”字酒旗、讨伐王莽的赊旗店,如同回归故里,备感亲切、激动万分,欲与众将士同饮先王钦封御酒——赊店老酒。不想,赤兔马挣脱缰绳,践踏啃食了百姓的庄稼,损坏了新植的桑树,并使一位抱小孩儿的妇人吓得摔倒。关羽闻迅立即降伏赤兔马,向妇人赔礼致歉,让关平带妇人问诊,命周仓带领兵丁赔偿损坏桑树,并买来桑苗补栽。
该剧生动地展现了关公忠义仁勇、体恤百姓、护国保民的崇高品格和高大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演绎、精美的服装道具、铿锵动人的配乐,让演出始终被观众沸腾的激情包围,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落,场上场下气氛热烈。此次演出,是社旗县越调剧团送给现场观众的一场视觉盛宴,又是南阳传统文化魅力的一次展示。
半个世纪越调剧团果实累累
社旗县是远近闻名的“戏曲之乡”“越调之乡”,是越调的发源地之一。年5月,越调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旗县越调剧团也被评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社旗县越调剧团组建于年,该团作为河南越调宛东流派的唯一专业团体,荟萃了宛东、宛北地区的越调精英,阵容强大、艺术积累丰厚。前期的主要演员有生行程金福、李金太、王付中、张喜耀、王新凡、张传生、孙泰安、杨君等;净行李金成、王连三、吴学义、黄文魁、李同玉等;旦行张凤鸣、赵富兰、杨凤先、张桂先、李金枝、王桂岩、陈淑华等;丑行陈金桂、王福先、赵学来、刘大炳等。现在主要演员有王付春、杨艳霞、李汉增、程旭、盛国芬、赵振峰、刘岩、曹绍营等。
半个世纪中,该团自办戏校,培养学员9批,戏校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认真学习、苦练本领。不少成长为越调的优秀传承人,常年跟随剧团演出。
剧团在发展中,演出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及创作、改编剧目余部。近年来,在越调名家毛爱莲、袁秀莲、何全志及社旗县文化局的关心和支持下,该团重排越调大戏,通过加工整理,经常演出的剧目有申派代表剧目《收姜维》《李天保娶亲》《诸葛亮吊孝》,毛派代表剧目《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老赵常借闺女》,袁派代表剧目《无佞府》,越调传统剧目《奴祸》《杨八姐智取金刀》《朱元璋斩驸马》《开棺斩子》《天官赐福》,越调连本戏《狸猫换太子》《楚宫恨》,越调看家现代戏《强自喜》等几十部越调剧目,为越调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年至5年,社旗县越调剧团改编、整理越调传统戏《奴祸》《摸女婿》等剧目,参加南阳市举办的4次戏剧大赛,均获演出一等奖。年12月27日,现代戏《强自喜》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年,该剧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获演出银奖,并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饰演强自喜的演员孙泰安获得表演一等奖,该团成为第一个参加我省戏剧大赛的县级越调剧团。
送戏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年,时任团长刘志浩向政府申请资金,置办演出服装、道具、灯光、音响,并租赁剧团场地,给演员安排宿舍,扩建排练厅、演出舞台等,受到百姓的一致好评。
年2月,社旗县越调剧团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事业单位”。
年,该团改编的复排大型历史剧《冷面明君》荣获南阳市第八届戏剧大赛一等奖。年,响应党中央号召新排扶贫戏《春暖花开时》,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该团常年扎根农村演出,经常举办“送戏下乡”“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年演出场次达余场。越调剧团演职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押韵风趣的打油诗、诙谐幽默的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大家送知识、讲技术、普法律、说新风,受到百姓的欢迎。
“我们进行文化惠民演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为群众解读党的有关政策。进行传统戏曲表演,为群众奉上戏曲大餐,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以后,我们将继续培育人才、创作剧目、传承创新,把越调这门艺术发扬光大。”越调剧团负责人说。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王渊博通讯员李朋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