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李贺最恐怖的一首诗,胆子不够肥的,轻易不要去读
中唐诗人李贺,在他短短27年的生命历程中,共留给后世多首诗,这其中就有80多首写到了鬼魂,占创作总量的三分之一,足见对鬼神题材的喜爱。
李贺借“鬼”写人,写人的情感。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并非恶物。《苏小小墓》是有代表性的一篇,也最“恐怖”。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是南齐名妓,由于负心郎的薄幸而抑郁早亡,死葬西湖。其生前曾有《同心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相传,她曾经和当时宰相阮道的儿子阮郁有过一段爱情,花前月下时写下这首诗,作为山盟海誓之词。后因为出身娼家,门不当户不对被迫和阮郁分手,之后又曾资助过一位叫鲍仁的书生。
苏小小死后一千多年来,其凄美痴情的形象颇得历朝诗家文士的爱怜。
自梁武帝撰乐府辞《苏小小歌》后,继作纷纷,仅以《全唐诗》所存录的作品而论,就有权德舆《苏小小墓》、张祜《题苏小小墓》、温庭筠《苏小小歌》等专题诗篇,可见苏小小事为当时文士所甚喜题咏。
李贺这篇《苏小小墓》秉承了上述传统,出之以诡异想象,染之以凄恻气氛,“通首幽奇光怪”,可谓是“冷极,鬼极”。
诗歌以三言为主,仅杂以两句五言,从而使全篇音节短促哀怨,如泣如诉,如吊如慕。
首句“幽兰露”一语双关,既是对苏小小墓前景致的描摹,同时又借含露幽兰为歌咏对象的象征。为此,次句顺理成章地将花上露珠比喻为啼哭的泪眼,这是贺诗又一极具主观色彩的诗句。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三、四两句,诗人吊古伤情,不知不觉中已融入了李贺个人的情愫,美人已逝,心伤不偶,如此诗句非真有感者不能作。
如果说以上描写尚且停留于现世的话,那么下面诗句则由此及彼,渐入幽冥境界,展示出李贺独具的诗艺特点。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
这六句,以现实中常见的草、松、风、水为喻,形容苏小小的服饰和用具;在古乐府诗篇中提及的油壁车在此忽又出现,若有所待。
读此,如闻环佩叮当,如见衣裾风动,此时的苏小小若隐若现,神出鬼没,非仙即鬼。
“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最后四句,幽冷磷火的闪烁更使诗境的鬼气陡增,坐实了我们以上的揣测;
西陵风雨既营造了凄迷的氛围,同时也使读者不由得想起薄命红颜的凄苦命运。
景语作结,令人浮想联翩,愈觉其意味深长。有名家就认为它是“平凡的乐府古辞被转化为李贺诗歌中最为动人的作品之一”
此诗妖丽楚惋,惨淡尽情,通篇萦绕着浓重的森暮之气,是李贺“仙才、鬼语、妙手、灵心”的结晶,这里面融合着温馨和凄冷,形象绮丽夭冶亦颇涉邪恶,还夹杂着一点幽灵的恐怖。
苦闷的李长吉,向来喜欢在荒诞谲异中寻找美丽,他的诗歌经常是美感与道德相悖,妍丽与可怖并存,历代的诗评家所以把李贺称为“鬼才”,除了因为他在诗中多写“鬼魅”外,同时也是将他当作伦理规范的异端来加以贬斥的。
不知大家读完这首诗的感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