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已经开启了本月诗词人生主题的第二本书:《长安客》,这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大唐的八位诗人,用八个故事,带你穿过一段历史,回顾这段历史,从而使你从诗歌走到诗人,深入感受其中的魅力。
通过这些故事,你或许能重新认识这些诗人,看见和我们一样的人。
在他们对自我和时代的追问里,看见尊严、信仰、爱与同情,生命的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在本期的书写人生栏目中,回顾大家的书写记录,看看大家的感悟以及生活中的小故事吧。
01王维:天之骄子的陨落
来自慧心的书写记录:
诗人王维是诗文音书画五绝,是唐朝少有的才华洋溢的诗人。
苏东坡曾评价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因唐玄宗的弟弟李隆范(即《江南逢李龟年》里提到的“岐王”)推荐,受到太平公主的重用。王维自此春风得意,成为当时年轻人的偶像。
可惜好景不长,中状元的当年就因为属下伶人舞黄狮子犯禁,被贬为济州仓参军,王维在济州做了几年司仓参军,又在淇上住了两年。开元十七年,王维回到长安,昔日的翩翩少年已经步入忧患中年。
人生的无常让他心灰意冷,他开始跟随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习。后期归隐山林。
我比较喜欢他隐居时所写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时的王维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与明月、琴声相伴,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此的洒脱,令人心生羡慕啊!
来自风尚的书写记录:
经历挣扎后学会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与社会和解,这大概就是人生,人生九九八十一难。
听到王维15岁时就出去谋出路,想起前几天陈天慈写的《我的姑姑三毛》里,三毛的爷爷11岁就出远门谋生。想想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孩子。
我的哥哥也是在初中毕业后,正好赶上爸爸生病,他就走向社会去谋出路,卖过菜,倒腾过水果,参加工作。
记得特别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哥哥在建筑公司上班时,因爬脚手架,问爸爸要钱买一双十元人民币的球鞋,爸爸都没给,而我和妹妹,无论什么时候开口问爸爸妈妈要钱,爸爸妈妈都会想办法给我们,即使他没有,也会出去向邻居借点给我们。
这也许就是我的父母,即使他们不识字,也好像知道富养女儿穷养儿子,我是21岁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而我的孩子大概等二十几岁才会走向社会去工作。
来自房凯的书写记录:
王维一生坎坷,最后选择用佛系的生活态度和优雅的方式与自己和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最终如何走,如何生活看一个人的心态,如何生活,决定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最近在考虑自己如何走,要不要报某一个课程,自己的家庭、工作,学习如何平衡,也是这样的,就看自己的选择。
最终我选回归家庭,毕竟孩子的成长如果错过就不再来。最近特别享受和孩子读书的亲子时光,宝贝窝在腿窝里听我讲书,讲故事,遇到她感兴趣的会认真看,我们也会交流。
大宝马上三岁了,在这份陪伴中我也在细细感受她的成长。
最喜欢的诗,是《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今年疫情很特别,很多人不能回家过年,那份思乡之情是每个人都有的,姐姐今年也不能回家过年,要工作,还要带娃。今天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真的想抱抱姐姐。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我们更多的是多多联系。
来自RR的书写记录:
年,王维出任了尚书右丞,年的时候,王维请求削去自己的全部官职,放归田园。
王维不愧是画中圣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个直,一个圆,一幅雄浑大气的边塞图,呼之欲出。
几年后,王维从边塞又回到了长安,而朝堂上依然是奸人当政,暗无天日,他曾经怀揣着平生济世之理想,再也没有办法实现了,怎么办呢?没关系,王维还可以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为千秋万世缔造一个诗意的世界!
“《山居秋暝》就是在那个时期写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如果你懂了,就会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也就能够明白了,王维他不是在写诗,他真的是用诗在作画,正当王维想在悠然闲适的山水世界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
从王维的一生看,他跌宕起伏,他想建功立业,但却在命运的不公中形成了佛系的性格,理想和现实产生剧烈的冲突,有的人会迎难而上,有的人就此沉沦,而王维选择用佛系的生活态度和优雅的方式与自己和解。
而王维的朝气也是在跌宕起伏的生活和官场上磨掉的,这是一种人生的悲哀,但他用与自己和解的方式成就了他人性的美!因为他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就是罗曼·罗兰笔下真正的英雄主义。
02柳宗元和刘禹锡:诗人的旅途
来自佩佩的书写记录:
听完这一章,同步《长安客》这一章也读完。我特别想替柳宗元和刘禹锡说几句话:柳先生,从小就立志要光复家族,一辈子潮起潮落,最终在柳州稍微安下心来,种树,造福百姓。看似他的人生理想最终没有实现,但是我觉得他可是柳氏家族最光耀门楣的一个人。
随着历史的变迁,有多少能够记得住那些在柳宗元的年代里飞黄腾达的?耀武扬威的?还是春风得意的?记不住,对吧?除非早就历史,抑或是愿意去了解的才会去特意翻阅历史画卷去探究。但是,我们从呀呀学语就开始知道了柳宗元,知道了他“独钓寒江雪”,这不是他厉害之处吗?我坚信,这种流芳千古的事儿才是一个家族最值得骄傲的事儿。刘先生,这位最终拼寿命而能够功德圆满的先生,我最佩服他的是,出身不好,可以杜撰,只要能攀上亲戚,管它是真是假。刘先生的人生,我学会一个道理,身体好、心态好,才是最终的硬道理,再有钱,再有势,活不长,一切都如白驹过隙一般,短暂而仓促。所以呢,咱们就着这些男子汉们的人生故事,感悟一下自己的人生,想想就有意思。
来自月光的书写记录:
命运总是很叛逆,它总是不能轻易满足人们的心意。今天了解了柳宗元和刘禹锡这对难兄难弟的遭遇,回观李白杜甫王维的经历,都是那样的差强人意,甚至都是那样的磨砺人生。
所以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这样坎坷不断,又有几个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不过是一种希冀和愿望罢了。倘若没有目标和心愿这样的东西在前方指引,又有几个人能努力地活着。
纵观古今,但凡有识之士都在求官做学问之路上艰难前行矢志不渝。看到世人百态,也能让人多少理解。
比起柳宗元的诗,我更喜欢刘禹锡的诗。后者更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被人传颂。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等。
也更喜欢刘禹锡被贬之后努力锻炼身体提高自身修养,养精蓄锐等待重归的人生态度。
03白居易和元稹,不得不说的友情
来自张树杰的书写记录:
听白居易的一生,出生原生家庭并不乐观,妈妈精神异常,但白居易并没有怨天尤人,努力奋斗,提到母亲也是想到母亲的好。
想想白居易的爸爸应该也是一个有担当的人,媳妇那样,自己估计是又当爹又当妈。
白居易由于家里贫穷和妈妈疾病,所以摆脱贫穷就是他的第一要务吧,所以努力考取功名,在人生中期又得宪宗赏识,遇到好的机会,一朝天子一朝臣,柳宗元和刘禹锡是宪宗老子时候的宠臣,等到献宗的时候就欣赏白居易了。
因为皇帝对他有偏爱吧,即使贬官的时候也能不太坏。白居易被贬之后估计也思考了,所以被重新重用时比较低调,原来太遭人嫉妒了。
因为低调所以官越做越大,然后因为与他人无争,心静豁达,所以活的年龄也大。现在看看争来争去的都先去了,不争不抢,活出自我的结果却很好,死了还得皇帝题诗悼念!
相对于李白的狂傲,杜甫的忧国忧民也没办法,还有白居易的为自己而活。为自己活的过程中也顺便展现自己才华,真的是不错的选择。
来自舒晨的书写记录:
通过读诗了解诗人的一生,像读名人传记一样。每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都天赋异禀,更何况白居易还努力奋进。虽有被贬经历,但好在仕途也还顺畅,寿终正寝,终于看到一个有钱有闲的大诗人了。
想来我们也想要的是有钱有闲,做自己想做的事。
白居易这一生值了。
元稹比白居易境遇差点,人家也靠着孜孜不倦,不做宰相不罢休的劲终于也达成所愿,那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呀!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坚持、努力再加一点小才干,只要你敢想又实干,愿望会实现的,面包和远方也会有的。
来自宝妈巨巨的书写记录:
看完了白居易的一生,庆幸总算有个诗人有了一段名利双收,寿终正寝的不悔人生了。白居易自小家中贫寒,母亲精神分裂,家中弟妹众多,所以他不断发奋图强,只为多些收入,照顾母亲和弟妹,而于此同时他也是个15岁即写下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天才少年;青年的他勤奋学习,一路考试,终得一在皇上身边工作的官职,于是他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己所之能做好直言谏官的角色,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得罪很多的人,终被大家找到机会赶出了长安;
中年的他看透官场的明争暗斗,被贬之时以及再被提拔之时,都再没有了年轻时的肝脑涂地,尽职之外学佛赋诗,没有追求权职的野心,却一路高升,也落得了临终时的安然自在,财富丰盈,最后还得到了皇帝亲自写诗悼念,留下了至高的荣誉。顺遂也罢,逆境也罢,能感受到白居易一生追求的梦想其实就是让家人过上好的日子,所以他也会经常自嘲说你们争权夺利,而我也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在想是不是反倒是后半生这样与世无争的混世法则,让他躲过了更多朝野中的权倾争斗而走到了最后,留下了至高的荣誉。读懂了诗人,再读他们的诗,也就更懂了其中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