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言语表达技能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wapyyk.39.net/doctor/306475.html

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需要多种技能。所谓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在实践中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动作方式和智力活动方式。根据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活动技能(简称智力技能)两种。

所谓“动作技能”是指象生产劳动、体育运动和学习等活动中的各种实际动作。它主要是肌肉运动和运动分析器的活动。在人的活动中,为实现某项任务,有关的一系列实际动作很好地组合起来,协调而顺利地进行着,这便是动作技能。

所谓“智力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但以抽象思维为它的主要心理成分。当教师认识某种事物或者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时,这些心理活动按照一定的方式完善而合乎逻辑地进行着,这便是智力技能。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形成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教师的智力技能,一般总是转化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能力。关于教师能力的标准,一九五二年美国教育调查研究会提出了如下十条:

教师的影响力;对学生一生所达到的水平和成功的作用,对学生在以后的学校中达到何等水平的作用,对学生达到现在教育目标的作用;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满意程度;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对教师的满意程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的情绪与社会的适应能力;教师制订课堂教学工作计划的知识;教师对所教学科工作计划的知识;教师教育实习的知识;教师的教育专业科目的成绩;教师的智力。

教师言语表达技能的重要意义

言语表达技能是教师的基本品质之一

善于清楚地、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优秀教师的基本品质之一。因为言语表达技能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言不单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工具。正如清朝著名的史学家章学诚所说,一个人的学问,总是要表现出来的,它不是通过口头,就是通过书面,那种自称满腹经纶,而在口头或书面表达却一筹莫展的人,是很见的。

经验证明,对于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有时甚至比其知识还重要。因为无论教育或教学工作,教师主要都是通过言语手段去进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普遍认为,言语表达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教师言语表达技能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言语表达技能,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众所周知,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师生的大量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来实现的。以具体的教学方法运用为例,讲授、谈话、实验、演示、参观、练习乃至读书指导等,都离不开师生言语的交往,一旦离开言语,就不成其为教学。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就是通过教师的言语点拨来实现的。

从教师的角度看,在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表达不确切,不简练,不清晰,就会导致学生对概念、定理、法则的理解模糊或错误,形成错误的判断和推理。教育过程也是如此。具体的教育,如说服、讨论、示范以及实际锻炼,奖励惩罚等等,哪一种方法也离不开师生言语的交往。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样一句话,如果表达恰当,会使学生心悦诚服,眉开眼笑;表达不当,却使学生愁眉苦脸,莫名其妙。可见教师的言语表达技巧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学生认识现实,提高思想觉悟的重要手段。

教师盲语表达技能修养的要求

从内容方面看

要真实可信。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地位,首先要求教师的每句话必须准确,论据充分。恩格斯曾高度赞扬马克思以无比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研究和探讨,“每一个问题他都完全解释清楚之前,决不以系统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结论。”实事求是,严肃认真,这是教师言语修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言之有新。教师的言语不仅要言之有物,切忌空泛,笼统,而且要言之有新,应刻意求新,忌步后尘。正如清朝文学家叶燮所说:“人未尝言之,而我始言之,故言者与闻者诚可悦而永也。”一切客观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教师的言语一定要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充分反映时代精神。热衷于照本宣科,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教师,他们的言语内容都不可能令人有新鲜感。

要情浓意深。人是有感情的。教师的言语有了浓郁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才能以情动人,感动学生,教育学生。感情和思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分不开的。感情是产生思想的“酵母”,有了感情,思想才能生发开去。

唐人孔颖达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当代著名诗人郭小川说:“思想和感情是不能分开的。有人说,感情是思想的翅膀,很有道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色彩,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如果教师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往往适得其反。

从形式方面看

要注意准确性和精练性。准确性是指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作出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忌出现含混不清的概念,模棱两可的判断,自相矛盾的推理。一个优秀教师总是说话不含糊,条理极清楚,善于准确地讲清楚各种概念、公式和定理。

可以断言,一个“大概”、“或许”、“差不多”满天飞的教师,其言语是肯定谈不上什么准确性的。精练性是指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即既不拖泥带水,也不节外生枝。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做到言简意赅,言不虚发。而一个喜欢滥用、堆砌辞藻,故弄玄虚的教师,也难以算得上言语精练。

要注意明白性和含蓄性。明白性指说话要明白,即善于把复杂的东西讲得简单,越讲越糊涂的言语,是与明白性南辕北辙的。含蓄性指藏而不露,不直接讲出要表达的意思,使人思而得之,所谓意在言外便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便是含蓄性言语的典型例子。

要注意通俗性和生动性。通俗性指说话要深入浅出,即使很深的道理也能使学生一听就懂。但通俗不等于庸俗。生动性指言语活泼,富有趣味,能引人入胜。但有趣味并不是哗众取宠,逗人一笑,更不是油腔滑调,爱弄噱头。一次,某大学举行“美的阶级性”讲座,先由某教授主讲。这位教授多用生硬别扭的术语和定义,结果听讲的人越来越少。

轮到鲁迅讲演时,他从浙东农民讨媳妇不要杏眼柳腰,弱不禁风林黛玉式的美人,腰臂圆壮,肤色红润健康的农家姑娘谈起,深入浅出,生动而形象,无可辩驳地说明了由于农民与地主阶级的不同地位,对美的认识也不同,从而得出“美是有阶级性”的结论。

这样使人感到难处不难,深处不深,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真可谓含笑谈真理,能够于谈笑风生中将真理讲得生动亲切,风趣有味,为人们喜闻乐见,而不一讲起真理便拉开架势,板起面孔,令人望而生畏、生厌。

要注意逻辑性和形象性。逻辑性是指言语要符合抽象思维的规律和形式,结构严密,思路清楚。形象性是指言语要符合形象思维的规律和形式,善于举例子作比喻,以姿势助说话,用学生熟悉的形象去诱导他们对于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

如果教师的言语前后矛盾,不合乎逻辑,就无法科学地讲清教材内容,而且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如果一个教师上课时,老是平铺直叙,象和尚念经一样,那学生打瞌睡确是难以责怪的。教师说话要有节奏感,做到抑扬顿挫,快慢适度;关键地方,有逻辑重音;重点地方作必要的重述;要学生驰骋想象的地方,以声传情。

教师讲授速度不宜讲得太快,讲完一层意思或一个段落后,留有短暂的间隙使学生能够回味,思索一下教师所讲的内容。总之,教学语言最忌的是:拖泥带水,学生不得要领;放连珠炮,学生无法思考;过于高亢,学生精神紧张,头脑发胀;过于低沉,学生精神分散,昏昏欲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